X杆身1号木快速上杆距离增加减少身体损伤

标签:
高尔夫挥杆练习体育 |
分类: 高尔夫心得 |
昨天,继续体验,X杆身1号木快速上杆,明显距离增加,上杆鼓足力量一气快速上满,靠全身分整体性大型扭力(利用安藤博士的理论适合自己能力的发挥),进一步利用球杆沉重和硬度高的球杆本身的能量,不必与球杆别劲儿,顺其势能来挥杆,但毕竟是大幅度转体转肩,连续挥杆20以上是很累的,原来的R6杆身可以连续挥杆30次以上,因为R6很软,就挥鞭子一样,很自在,但是弹道很高,抗风能力也不强,这个X的弹道明显低,倒旋量也小。
满意的是,挥杆没有强拧的感觉,因为无需上半身硬扭来发力。由于应用了安藤理论和增田理论(适合成年人学球的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青少年的姿勢完全是由于身体柔软带来的,不建议中年人去模仿青少年的挥杆动作,因为骨骼和肌腱的硬度和弹力都不允许,容易受伤,这一点,只要仔细观察常青组职业赛就可得知,那些老职业的挥杆比他们的青年时代的挥杆,在转体方式上有明显的变化,自己每次上陈清波大师的课时每个开球台上也在观察陈教练的挥杆,有时录下来与他年轻时的挥杆比较,,,),最满意的效果就是大大地减少了挥杆对身体的损伤,,。如果只靠上半身扭力来击球是不可能保证方向的,即使是努力地延迟释放击球,也需要相当的腕力和下盘的稳固力,即使这些都达到了也未见得能保证方向,至于距离,没有相当的肌肉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不具备这些腕力肌力和下盘稳固力(体能)的条件下,个人体会还是应用安藤理论和增田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来针对自己的体格条件来确定自己的最佳挥杆方式,省力又节能,不损伤身体,适合中年以上的球员。不过,铁杆的中短铁还是要靠上半身扭力来挥杆,容易打出倒旋,也容易控制距离和方向,因为多数是非完全挥杆,不是以距离为目的,这一点与1木的目的是不同的。自己的球道木和铁木杆都需要控制距离和方向,所以都采用不完全挥杆来控制的,,。
*-*-*-*-*-*-*-*-*-*-*-*-*-*-*-*-*-*-*-*-*-*-*-*-*-*-*-*-*-*-*-*-*-*-*
到前方护网底部180码
*-*-*-*-*-*-*-*-*-*-*-*-*-*-*-*-*-*-*-*-*-*-*-*-*-*-*-*-*-*-*-*-*-*-*
估计距离可达220以上~~~,如果能达到230就满足了,也就可以不再探讨1木距离问题。
满意的是,挥杆没有强拧的感觉,因为无需上半身硬扭来发力。由于应用了安藤理论和增田理论(适合成年人学球的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青少年的姿勢完全是由于身体柔软带来的,不建议中年人去模仿青少年的挥杆动作,因为骨骼和肌腱的硬度和弹力都不允许,容易受伤,这一点,只要仔细观察常青组职业赛就可得知,那些老职业的挥杆比他们的青年时代的挥杆,在转体方式上有明显的变化,自己每次上陈清波大师的课时每个开球台上也在观察陈教练的挥杆,有时录下来与他年轻时的挥杆比较,,,),最满意的效果就是大大地减少了挥杆对身体的损伤,,。如果只靠上半身扭力来击球是不可能保证方向的,即使是努力地延迟释放击球,也需要相当的腕力和下盘的稳固力,即使这些都达到了也未见得能保证方向,至于距离,没有相当的肌肉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不具备这些腕力肌力和下盘稳固力(体能)的条件下,个人体会还是应用安藤理论和增田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来针对自己的体格条件来确定自己的最佳挥杆方式,省力又节能,不损伤身体,适合中年以上的球员。不过,铁杆的中短铁还是要靠上半身扭力来挥杆,容易打出倒旋,也容易控制距离和方向,因为多数是非完全挥杆,不是以距离为目的,这一点与1木的目的是不同的。自己的球道木和铁木杆都需要控制距离和方向,所以都采用不完全挥杆来控制的,,。
*-*-*-*-*-*-*-*-*-*-*-*-*-*-*-*-*-*-*-*-*-*-*-*-*-*-*-*-*-*-*-*-*-*-*
到前方护网底部180码
*-*-*-*-*-*-*-*-*-*-*-*-*-*-*-*-*-*-*-*-*-*-*-*-*-*-*-*-*-*-*-*-*-*-*
估计距离可达220以上~~~,如果能达到230就满足了,也就可以不再探讨1木距离问题。
前一篇:1号木X杆身挥杆记录
后一篇:X杆身6号鉄控制方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