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藤博士高尔夫挥杆理论体验(同时比较增田理论挥杆练习)

(2012-01-25 10:46:05)
标签:

高尔夫

安藤博士

挥杆理论

时间体验

增田理论

体育

分类: 高尔夫心得
  昨天接到安藤博士的邮件,视频上强调了关于击球时掀起草皮的话题,关于这一点自己也一直存在的模糊问题,认可安藤博士的说法,,觉得这个获得博士学位的挥杆理论,收集300多本高尔夫指导书籍,经过5年多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得到学者们的认可,绝非是一般功夫,昨天,下雪,空气格外清新,练习场也比较清静,体验安藤博士的高尔夫挥杆理论,同时比较增田理论挥杆练习,觉得有共同的道理可求,绝大部分还有待于进一步领会,同时也向安藤博士汇报了自己的体验谈,,,。为了便于今后对比,记录如下。

学习心得:原来业余球员对大师们的动作分析来分析去并没有得到过大师的直接指点,因而得出很多不该得出的不是动作的动作,然后便刻意地去模仿,去制造那些自以为是动作的动作,其实那不是一个动作,明白了这个,才知道应该有一个真正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才不会沿着误解走那么多的弯路。

反思在练习过程中总能遇到一些问题,每每问老师,老师就说回到基本原理原则上来,那本教科书还是非常详细的,阐述了所有的挥杆技术原理,倒也是,每每回到基本上来就会有一些进步,久而久之,听到看到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多了,也就摄掠很多模糊概念(误导),渐渐奔着模糊而去,不过也好,见到的更多,知道多了也就便于总结,本来书上没有介绍那些模糊论点,也没有给予澄清,才明白,本来没有的动作,书上当然就不写,还以为书上写的不够呢,通过安藤博士对模糊概念的澄清,才觉得书的纯洁和可贵,即,流传的总不如书上的。

    温馨提示
   
我的挥杆练习是在学习了基本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来进一步探讨各家不同理论的体验谈,不代表任何一家理论或观点,也无教别人之意,只试图探讨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而已,因此不可能和别人是一样的心得,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欢迎互相交流经验,,,。
    个人认为
关于博客上的技术指导,感觉存在一些误区,练球者本身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教练老师在指导,或者有基本的教材或是视频教学资料,且每个人所学的理论资料不见得都是一家的,理解程度也有千差万别,按照各自的资料来学习练习是理所当然的事,无需外行来指导外行(浏览各家博客上的评语可见),然,在挥杆技术问题上,有时也能看到有的评语很有参考价值,限于自己所见到的周老师的评语,感觉他才是内行,懂得基础理论,说的是有理论根据的,所以有时也到他的博客上去看看。
     有些动作本不是应该去动作的(指其他动作体系达到一定速度程度时带来的表象),或者是由于球杆技术的进步而被取代了的原始性的本不需要刻意地去做的动作(30年前的教学资料用的是40年前的球杆,杆头杆身材质与现在的不同),这样的看似动作而不是动作的动作,还非得要让人家一定去做出来不可,类似这样的留言可能会对他人带来误导或扩大误区,不如开个玩笑还觉得挺有乐趣的,因此说,在博客上指导别人的人,首先自己本人应该是PGA或什么的具有资格的职业教练,这是起码的质量保障,因为毕竟是应该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的,否则只能当个乐趣来读来看那些博客。
      忽然想起了一个博客里介绍过,在某个地盘上,指导别人技术的人要交费的,这个说法真的很有内涵,但是,相信那些职业教练,肯定不会向你交费的,相反你还得交学费才是,我想,区别就在这里。

  关于我探讨各家理论的心得,对此感兴趣的博友,可以用纸条的方式交流我学到的关键点而非指导之意。
本博客绝无指导他人之意,无参考价值和引用价值(指在别人的博客上进行匿名留言时的恶意引用)。
*-*-*-*-*-*-*-*-*-*-*-*-*-*-*-*-*-*-*-*-*-*-*-*-*-*-*-*-*-*-*-*-*-*-*-*-*-*-*-*-*

增田理论的挥杆练习,挥杆幅度大,所用力度小,发挥大半径,上下杆都是脚尖立地脚跟抬起,无需大扭力,
自我感觉上半身扭力分散到全身,距离200码左右,适合非力量型的女士和中老年男球员,
*-*-*-*-*-*-*-*-*-*-*-*-*-*-*-*-*-*-*-*-*-*-*-*-*-*-*-*-*-*-*-*-*-*-*-*-*-*-*-*-*


增田理论的挥杆练习后结合安藤理论的转体概念,清理击球掀草皮的模糊意思,正常挥杆5铁
落点160~170码暂时忽视其他要素(等待安藤博士的下一个讲义)。自我感觉,不必强调上半身
的扭力,只是用分散到全身的一种扭力即可,挥杆幅度相对较大,但不疲劳,也不觉得给某个
关节肌腱带来大的负担,连续击球不觉得累。适合缺乏体能训练的非力量型的女球员和中年老年球员。
*-*-*-*-*-*-*-*-*-*-*-*-*-*-*-*-*-*-*-*-*-*-*-*-*-*-*-*-*-*-*-*-*-*-*-*-*-*-*-*-*

5铁增田理论挥杆练习,上左脚尖立地,收杆右脚尖立地,无需上半身大扭力,自我感觉把扭力分散到全身。
5铁从梯上打,落点17~180码,身体平衡不在于局部而是在于全身,腰背伸展,关节肌腱无需更大
负担,无需眼睛盯球,无需头脸固定看球,这一点与安藤理论的关于盯住球的解释相符,适合女球员
和中年老年球员。个人看法青少年或职业训练球员无需这样的挥杆。
*-*-*-*-*-*-*-*-*-*-*-*-*-*-*-*-*-*-*-*-*-*-*-*-*-*-*-*-*-*-*-*-*-*-*-*-*-*-*-*-*

P杆90~100码,挥杆应用安藤转体概念和击球掀草皮说法的澄清后的击球练习,感觉击球意识的
正确与否很重要,由于100码以内,自己没有刻意应用新理论,无须大幅度,但扭力还是分散到
全身躯干,这一点还是无形中接受了安藤的转体概念,与从前的上半身扭力的打法有所不同。
*-*-*-*-*-*-*-*-*-*-*-*-*-*-*-*-*-*-*-*-*-*-*-*-*-*-*-*-*-*-*-*-*-*-*-*-*-*-*-*-*
参考资料:增田理论练习挥杆模特图片(图片出处增田哲仁公式网页)
安藤博士高尔夫挥杆理论体验(同时比较增田理论挥杆练习)
*-*-*-*-*-*-*-*-*-*-*-*-*-*-*-*-*-*-*-*-*-*-*-*-*-*-*-*-*-*-*-*-*-*-*-*-*-*-*-*-*
平常心 体验高尔夫挥杆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理论,同时结合1年半前探讨过的增田理论挥杆练习

本博客绝无指导他人之意,无参考价值和引用价值(指在别人的博客上进行匿名留言时的恶意引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