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后1次的练习

标签:
高尔夫技术练习研修日本ゴルフ学会jfos探讨挥杆鹰凯腾体育 |
分类: 高尔夫心得 |
光阴似箭,又到了新年,练习高尔夫3个年头,开始那天连续十几杆都没打着一个球头,倒是给自己当头一棒,但还不信那个邪,怎么连球边都着不到?次日开始检索,输入的都是GOLF技術、GOLF研修、GOLF教学等之類的、結果発見了JFOS,还有高尔夫学会,赶紧电话咨询,结果到处都说得需要5年以以上的,且90杆左右的才可以参加研修或课程学习和参加考试等等,最后找到JFOS事务局长,先抱怨,你们为什么不收初学者?打了几个支部电话,都被巨之门外,问问什么时候才可以跟你们学高尔夫?没想到,回答是:在你想学的时候就可以!心里发慌,这话不会是玩笑吧?对方补充到,不过得需要面试合格才可以入学,,,。哈哈,有门儿,那就拜托面试了,,,。次日,办公楼里的咖啡厅,接受面试,初次见面而且是面试,多少有点紧张,因为对GOLF是白纸一张,,,老师很精明,竟然觉得一张白纸容易画画,,就给合格了,,,。打那开始,每天看那些枯燥的挥杆技术基本原理原则,身体姿势的定位.定性.定量,闭卷考试,答题,画图,解释,边挥杆边说明解释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挥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姿势和要领特征,不但作出来还得说的让老师听着明白才行,,。笔试,技能考试过关,这时已经练习到一定程度了,,。上场参加小型比赛也能打90左右了,好的时候80大几,时间是1年半左右。后来加入GOLF学会,开始看着学者们的研究,认真阅读学会出版的「高尔夫的科学」杂志,进一步理解挥杆理论,通过对机器人挥杆的理解,结合人体神经.肌肉.骨骼.的运动及反射特点以及人的个体差异,来努力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比较轻松又乐观的动作,至少不甘心为打球而损伤身体。于是便开始试验各家理论学说,在基本原理原则的基础上,体验各家动作之特点,当然各有千秋,,,。一时性乱了挥杆模式,搞得四不像,那是因为不自觉地发生了张冠李戴,但没有影响击球效果,,,。到今天,尚未定论,不过在铁杆上,还是想向风靡一世的陈清波理论靠近,经过实验,感觉击球精确度以及飛球弹道和停球都比较适合自己,今天的练习視頻为了做个今年为止的记录,以便今后参考
9号铁控距115码,7号钢身弯曲铁140码,3号铁180码,5号铁165码)
*-*-*-*-*-*-*-*-*-*-*-*-*-*-*-*-*-*-*-*-*-*-*-*-*-*-*-*-*-*-*-*-*-*-*-*-*
鷹凱騰(OUGAITOU)R4硬度杆身3号鉄距離180Y弾道比較理想落地基本不停(可惜相机卡用满只摄到1次)
(3号铁持续10球无失败球)。
*-*-*-*-*-*-*-*-*-*-*-*-*-*-*-*-*-*-*-*-*-*-*-*-*-*-*-*-*-*-*-*-*-*-*-*-*-*-*-*-*-*-*-*-*-*-*
鷹凱騰(OUGAITOU)R1硬度杆身5号鉄距離165Y落点弾道理想落地后约滚跳10-15码(持续20球无失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