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2009-09-01 11:00:25)
标签:

空谷幽兰

仙女散花

岩茶

佳茗

分类: 创刊号(2009年8月总第一期)

·评茶鉴水 

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采编 / 天语、袁茵    摄影 / 詹全华

 

 茶主:空谷幽兰——刘国英

  仙女散花——吴 

品鉴时间:2009年6月17日20:30——22:00

品鉴地点: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

品鉴人:琴心、天语、抱月、袁茵、余总

泡手:旭东

 

 【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空谷幽兰

隶属: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

制茶师:刘国英

出生地:马枕峰,肉桂的发源地,

环境适宜肉桂生长,周围山峰很多,

形状像马鞍。茶树生长在半山腰,光照时间为上午数小时。

年龄:豆蔻年华(茶树树龄)

家族:肉桂

落地时辰:午时、未时(12:00—14:00)

 

 

 【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仙女散花

  隶属:武夷山武皇茶叶有限公司

  制茶师:张久灿

  出生地:坡仙带,虎啸八景之一。

          祖籍天游峰顶麻石坑。

  年龄:待考

  家族:仙女散花名枞

  落地时辰:午时、未时(12:00—14:00)

 

 

  

袁茵的茗记——

    “晚上八时,岩上茶科所举行仙女散花VS空谷幽兰品鉴活动。”一个短信将我们这些嗜茶的人召集到了一起,期待着那久已闻名的佳茗。落座后,环视众人,脸上均有些许企盼,料想心中都在想着一睹芳泽。

    一睹芳泽,这一词似与佳人有关,用在品茶上是否妥贴?孰不知,美女与茶实乃纯国粹。一百多年前,杭州西湖南山路涌金门外有一座茶馆,名唤藕香居,门前一幅对联,择得正是苏太守的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其中关于美女与茶的意境,堪称千古第一。【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佳茗须品,佳人须读。茶的序曲缓缓揭幕。

    摆在面前的茶杯是细腻的白瓷。杯中兰芽玉蕊,冲入滚烫的开水,枝舒叶展,浮沉舞蹈。

    空谷幽兰和仙女散花对冲。

    先是空谷幽兰。“这泡茶是清香型的,前后焙火两次,一共八个小时。其实岩茶独特的香应该是火香中夹杂着花果的香。”岩上的当家人刘国英介绍着自己的得意之作——空谷幽兰。据说,这泡茶不轻易示人,只能在岩上才能喝到,看来我等今日口福不浅。一股幽香,打通了全身的经脉,茶香从舌尖开始,就如鱼儿般畅游体内,瞬间滑下,击中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接着是仙女散花。“仙女散花起先入口有肉桂的香,接着喝,感觉有些变化,更像水仙的味道,最后还有兰花底。”听武皇茶叶的吴泓说得如此神奇,在座诸位都迫不及待地喝尽杯中的茶汤。

    这仙女散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沉醉武夷山水的茶花仙女将要带回天宫供奉玉帝的茶花撒向天游峰。霎时间,芬芳多姿的茶花在微风中散成一片片洁白的花瓣,花瓣落在九曲溪边的山垅里,慢慢聚在一起,在一阵馥郁的香气中变成了一株枝叶繁茂的茶树。每年八九月间,这株茶树就会开满无数的小白花,人们就把天游峰下这株名丛称为“仙女散花”。

    好茶、好水,还要有好品味、好境界来消受,否则便是暴殄天物了。在座诸位都努力平心静气,摒除心中的喧嚣浮躁,在淡淡的那盏茗香中,在茶清雅的氤氲里,隐约着成韵或不成韵的意味。

    时间在茶光中辗转沉浮,茶叶在水中、杯中,每时每点都有着不同的香味。

    第八泡。

    轻嗅杯底,就有了一种空谷幽兰的味儿,宛如心遁入空境的回响。诸人惊叹:空谷幽兰之名实在恰如其分。

    仙女散花已显得清淡稀薄。但薄茶亦有韵。茶汤贴在杯沿,遂入心肺,那么薄,那么淡,淡得竟有了一股草藻的香,也如雨后残余的露珠。

    夜已深,轻放手中的茶杯,起身告辞。这未完的最后一杯,恰是茶道最深刻的哲学:放下。

(从来佳茗似佳人,看来袁茵是对号入座咯,要不怎会“入戏”那么深?行文有空谷之幽,又有散花之韵,回甘很好。)

          【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琴心的回忆——

【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我和空谷幽兰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发生在2007年,当时和陈郁榕老师等人一起在刘国英老师那里审评新茶,当评到这泡茶,陈郁榕老师不由得惊呼“空谷幽兰”。该茶便由此得名。此后陈老师很快就把这泡茶传播到了福州等地,陈老师的儿子常把空谷幽兰带去茶楼斗茶,几乎成为打遍省城的“圣斗士”,享誉福州。许多人都听说过她,近年来成为岩茶爱好者们茶余饭后的话茬子,茶客们个个趋之若鹜。前几天又和陈郁榕老师说起这泡茶,她说当时喝到“空谷幽兰”时,似乎找到了几十年前在武夷山评茶时久违的感觉。

    仙女散花之名早有所闻,在茶书中也有看到,听说母树在天游。在武夷山这么多年,茶界朋友也很多,都没有人种植和制作过这泡茶,我一直以为没有成品茶存在了。去年有幸喝到,香和水都很特别,喝完总觉得意犹未尽。后来请教陈德华老师,他说有扦插过该品种,但应该量不多。

(女人最喜欢怀旧,一点不假)

 

余总的品味——

    单从干茶来看,二者都有着典型的乞丐外表,但仙女散花可能因焙火时间较长、包装入小泡袋挤压碰撞的缘故,条索略显苍老、破碎。空谷幽兰的色泽更加光鲜,条索也相对完整。这些从叶底上也能领略到,空谷幽兰的叶张完整,叶底鲜亮柔滑,绿色红镶边特征明显。仙女散花的叶张残缺不全,叶底暗淡,红绿特征模糊。这可能与制作技艺有关。空谷幽兰毕竟是“大师手笔”。

(学诗漫有惊人句,学茶也一样哦。余总初涉岩茶就这么入行,难得,难得啊!)【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抱月的感叹——

    空谷幽兰的幽香要是能提取出来做香水就好了!

(这小子就是本色,时刻不忘浪漫。)

 

 

 

 

旭东的无我——

    喝的人太多,盖碗杯太小,可谓僧多粥少。无论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自己每一轮基本喝不上,这就是传说中的“无我”吧!

(品鉴完剩下的两泡“空谷”和“仙女”都成了旭东的战利品,还“无我”呢!)【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吴泓的自勉——     

   空谷幽兰的香忽远忽近,底韵持久,确实难敌。仙女散花虽败犹荣, 

毕竟挑战了名家,挑战了权威,独孤求败也无怨无悔。

    (岩茶喝多了,连自我安慰都这么有水平。晕!)

 

 

 

 

 

天语的点评——

【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空谷幽兰的“空谷”当指独特的生长环境,“幽兰”则体现悠远绵长、若隐若现的茶香。这泡茶虽命名在近年,但其名字贴切程度绝不亚于武夷岩茶那些富有诗意的名枞。还有一个值得惊叹的是,制茶师对这泡茶恰如其分的演绎——轻火、清香。这泡茶,无论是命名还是制作工艺均为妙手偶得的极品之作。我认为好的岩茶就是一个艺术品,它是形成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和合,尤其是人和——制茶师的量材施制之功和制茶技艺。个性化的山场,个性化的品种,个性化的制作,空谷幽兰适合个性化的流通。

     仙女散花原产地在天游,生长地在坡仙带,其身世之不凡是不言而喻的,丝毫不负浪漫的传说。邂逅“仙女”,自然是偶遇。有缘喝到“仙女”,堪称艳遇。我认为这泡茶的特性表现在“散”之一字。无论是香还是韵都是从聚到散,从密集到稀薄,而且这个过程是个相对短暂的动态。这泡茶内质高贵,脱俗,头四五水有惊世骇俗的表现。但六泡过后,留给人艳羡的回眸。整个过程灿若夏花,惊鸿一瞥,稍纵即逝。追溯仙女散花,其出典当是佛教的“天花乱坠”。古代有一和尚讲经说法,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表示赞赏。古人真是太有才了,不费吹风之力,就能让一片叶子承载起武夷山千载的文化、万古的山水。

    这次PK,在我看来,空谷幽兰略占上风,但仙女散花并未花容失色,作为“资深美女”,仙女散花起码可以抛下一句——后生可谓,来者可追!

(茶有这么多文化吗?难怪隆合茶业老总杨丰说:“如果没有文化,茶叶就是一片普通的树叶。”经典!)

 【茶言观摄】非正式品鉴:空谷幽兰VS仙女散花

老师的总结——

    武夷岩茶从品评的角度,下半年喝才能喝出真味。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新做的岩茶需要一定时间的退火。二是因为上半年大家都在喝毛茶、喝新茶,味觉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说自家的茶好,也不说他家的茶不好,这是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还是佛家的不二呢?为人为茶都一样淡定。我们又学了一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