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子与不动脑子的区别
(2018-01-10 17:00:55)
标签:
动脑子风筝 |
分类: 思想 |
一名优秀的侦查员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一名出类拔萃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听过这样的话,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有非常之功。而这种非常的人,这种出类拔萃的人的品质,我,作为一个而立之年的青年,终于在最近观看的《风筝》电视剧中,看到了,也深刻感受到了这种非常之举。让我不禁即使在睡觉前也在思索,这种非常的品质。我权当这种思考,叫做动脑子与不动脑子的区别。
剧中,主人公在教马小五这个憨娃的时候,为了让他的脑袋开开窍,专门下了一道任务,就是在半个月追到一位和完全高于他所在个水平上的女娃。按照主人公的教育,如何去追,有这么一套方法,首先了解她平时吃什么,她喜欢吃肉末茄子,但是她不喜欢吃青椒炒肉,那么从这里可以分析出,女娃不喜欢吃的是青椒而不是肉;女娃的爱好是侍弄兰花,那么你接近她的方法就是也去喜欢兰花,同时向她请教,也许第一次,她拒绝了你,但是,当你在一个气候恶劣的天气呢?她不讨厌你的情况下,怎么还可能拒绝你呢?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你就有了和她再接触的机会,你可以请她吃饭,然后吃饭过程中聊起你们的共同的文学爱好;吃完饭后,你又有了送她回家的机会;后面,记住美女始终是爱英雄的,你再给她讲英雄的事迹,这样不就走上了一条相处的路线吗?
这就叫动脑子,而且是有根据的动脑子;而不是不动脑子的那种直接的表白,那种豪言壮语,那种不切合实际的瞎想。
电视剧中对于动脑子的事例呈现的非常多,但是上面的事例对于这样一种逻辑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简单而具有启迪意义。
那么怎么样才算动脑子呢?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要懂得举一反三;二是要看到事物的关联性;三是要在日常留心事物的表面现象,深挖事物的本质。
世上不乏聪明的人,也不乏平凡的人,但是无数的平凡的人想成为不凡的人,却始终囿于平凡人的行列。为什么?我想,正因为没有动脑子,或者脑子动的方向不对。
工作上有这么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一个交给其他部门的报告,最终的审核权在部门的领导,在审核之前,经过两个人的手,一个是最初的业务经办人,是最熟悉这块工作的人;然后是初步的汇总的整理的人,可以说,也是一个在文档方面比较成熟的老手,在整理汇总经办人的材料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予以了改正;但是,当这份报告交到领导的手中时,领导看毕,却发现了两处问题。于是,最初的经办人和汇总整理的人,汗颜了。为什么领导能够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问题呢?比较下领导的年龄和最初的经办人的年龄只有几岁之差,但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就这样不一样。关于这个事例,我也仔细思索了人和人的差距,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距,是什么让领导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我想这也是动脑子与不动脑子的区别,你感觉你动脑子了,但实际上呢,你没有动脑子,因为你没有抓到事物的本质,你没有这样的思考后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动脑子就要有责任意识、要对业务足够的熟悉,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还要训练出能够快速抓住事物重点的能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走出平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脑子的过程,所以平凡的人啊,动动脑子吧!如果你不想就这样平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