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1N1psOgy6X8O63TfG30&690
法制晚报讯
今天是第三个“世界厕所日”。法晚记者上午从北京环卫集团获悉,北京第五代公厕“第5空间”建设与服务标准发布。记者在北京房山区区政府前广场看到,“第5空间”样板间已经在房山区区政府前广场落成并投入使用。除了厕所基本功能,“第5空间”借助自然光,增加了室内亮度和舒适度;新增第三卫生间,专为残障人士、老人以及母婴如厕设计安装的各类设施;室内安装了暖气和空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厕增加了自动存取款机及缴费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再生资源智能回收机、无线网络覆盖、电商终端、自动售水机等便民服务基础设施。此外,公厕还配建了环卫工人休息间和淋浴室,专门为“第5空间”保洁人员以及周边环卫工人提供休息的场所,环卫工人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淋浴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未来环卫工人也可以穿上干净衣服上下班,为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创造条件。
这样的新闻总是充满亮点,让寒冷的冬季有了一丝暖意,多么人性化的公厕,它把科技治国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打造史上最现代最豪华的公厕,但是,你确定这是一间公厕,而非宾馆吗?
不知何时,公厕开始走上了星级服务的道路,装饰越来越豪华,功能越来越健全,公厕作为政府惠民的一项举措,似乎大有“舒服一时是一时”的味道,表面上看,豪华公厕确实给如厕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我上厕所累了可以在里面睡一觉,饿了可以吃一顿,渴了可以喝一杯,但是,政府却忽略了公厕的主要职能,如厕方便,仅此而已。
靠一些附加值来提高厕所的使用价值,现在看来并不可取。一方面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造成财政压力,虽然北京环卫集团口口声声称不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也不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更不会增加用户的负担,但是,这个解释并没有实际的数据可供参考;另一方面“豪华厕所”已然失去了厕所本身的使用价值,变成了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馆”,这样只会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实为“华而不实”之举。
公厕革命不是不可以有,但是该如何进行,借助“互联网+”,创新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做到在地方政府不额外追加公共投入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建设和管理,这是北京环卫集团此次公厕革命的目标,但是,北京的实际情况是,能够使用的公厕数量有限,特别是针对一些热门景区,如厕难问题更加严重。
2013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曾曝出大批选手在皇城根与马路边上撒尿的情况,一度让人对北京的公厕功能产生质疑,而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也有媒体曝出故宫内公厕严重不足,很多游人在角落撒尿的情况,由此看来,作为人口密度很大的北京城来说,老百姓最看重的是走过路过想“方便”的时候就能“方便”,而观赏性和豪华感,老百姓却真的没时间和心情去计较。豪华公厕在一些五星饭店、酒店内并不少见,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城市建设者能够采取措施保持好洗手间的数量和洁净,就已经是发挥了洗手间的最大作用了。
公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和形象,但是,也没必要把公厕当做城市的“景点”或“亮点”来打造或看待,与其花费重金打造豪华多功能公厕,不如多建一些服务市民的实用性厕所,给环卫工人提供舒适工作环境的想法不错,但想法落到实处,更需要管理者的冷静智慧而非头脑发热。
按照北京环卫集团的说法,“第5空间”的打造,将会在更多的贫困地区推行,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同时为国家精准扶贫贡献力量。不知道此番言论的发表是否经过了大脑,国家扶贫任重而道远,对贫困地区的资助要重实效,讲方法,实事求是,赠一间“豪华公厕”送给贫困地区,就能改变该地区的贫困面貌?
政府工作要务实,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公厕改革更应该落到实处,从老百姓的关切点出发,远比所谓的“科技智能公厕”更加实际,更加有效,否则,再豪华的公厕,也解决不了百姓尿急的问题。
2015年11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