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死者开药的背后暗藏哪些玄机

(2014-04-04 10:47:09)
标签:

哈医大二院给死人开药

哈医大二院乱收费

给死人开药的背后黑幕

医保金屡屡被盗用

给死人开药的医院

分类: 荒山野院

http://s8/mw690/001N1psOzy6HV3TLLF507&690
    近日,天涯论坛上一则名为《哈医大二院在病人死后依然开药,药单一天输液41组》的网帖引发网友关注。

 

  发帖人金先生称,妹妹2014年2月在哈医大二院病逝,ICU病房住院13天,花费21万余元。然而金先生发现,妹妹24日去世,医院在24日、25日仍旧开出了两万余元的药费单。自2005年哈医大二院曝出“550万元天价医药费”之后,该院乱收费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金先生网帖中发的照片上显示,25日,医院打印的费用清单上,仍有动脉采血、静脉输液、脉压测定、雾化吸入等治疗项目的收费。而在20日医院打印的一份费用清单上,当日静脉输液41组。日期为2月18日的清单里面,更是出现了持续呼吸功能检测、动脉内压力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心静脉压测定、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性血液净化、无创血压脉搏监测、心电监测等八个项目显示收费数量为25小时;而2月19日的清单中这些项目有7项是24小时,1项是11小时。

 

    “这里我不讨论哈医大二院的医术能力,只想让大家看看他们是怎样乱收费、乱开药的。我有药单图以及医院相关主管的对话录音,录音中承认病人死亡后开的医药费18000余元,但是其他的收费问题很多。”金先生在网帖中说。

 

    全天候的监测怎么会有25个小时?患者去世了为什么还产生治疗费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患者治疗是自费还是医保,如果是医保的话是否涉嫌套取医保资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哈医大二院宣传部负责人,她表示确有此事,医院也已对此事发表了声明。她拒绝接受记者的进一步采访。

 

   而哈医大二院4月3日针对此事在其官网发表声明说:经医院与患者家属共同核对费用,确认多出18824.37元,医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查找原因。经查证,多收之款系因患者由呼吸内科转入ICU过程中,发生了误计误收,把转科当天在ICU发生的费用误计到呼吸内科,而ICU病房在患者死亡后,办理患者出院结账时,发现本病房有未收的费用,遂进行补收。

 

  然而记者发现,该声明的内容回避了全天候监测为什么有25个小时,一天使用静脉输液41组是否合理等关键问题,而是把责任认定为转科时费用误计,当被问及“误计误收”为何出现时,负责人表示是电脑系统的问题,并不是人为造成的,而其他问题她强调以医院网站发布的声明为准。

 

    究竟是电脑问题还是人为因素,看到这里相信我们都已心知肚明,中国医患纠纷如同死穴般难以化解的根源也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不是老百姓愿意闹,是因为实在找不到不闹的理由。“救死扶伤”本是医生、医院、医疗保障体系的本职工作,到头来变成了行为高尚,道德模范的标榜,成为到处炫耀的资本。做好本职工作不再是应该履行的义务,反而变成额外付出的回报,医疗机构的种种现象,岂止一个“乱”字这么简单。

 

    哈医大二院论资质自不必说,论医疗水平也在国内名列前茅,可就是这样一个颇有威望的医院屡屡爆出天价收费的乱象,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如果一个医生乱收费可以归结为医德问题,一个部门乱收费可以归结为管理问题,一个医院乱收费就只能归结为体制本身问题。体制内与体制外当然截然不同,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医疗机构的社会化、服务化功效早已日渐削弱,市场化、功利化功能大大增强,所以医院乱收费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而是整个行业不争的“潜规则”。

 

    如何杜绝这种“潜规则”,一方面需要医疗机构本身转换角色,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将医疗机构职业道德标准纳入到医生、医院评级考核范畴,形成严格的监督、管理、约束、控制体系,净化医疗队伍,保障患者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需要国家下大力度,拿出挖肉治腐的决心与勇气,净化医疗行业市场环境,从源头根除顽疾,坚决取缔医疗机构乱收费现象,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医患纠纷看似个案,但近几年屡屡出现,其实是长期矛盾激化,得不到有效解决产生的恶果,当患者将生的希望寄托于医生,却因为医生的草率不负责,最终被误诊,患者举起屠刀“以命相抵”誓死也要讨回公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近几年,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健全,辐射范围更广,受益人群更多,这本是国家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众多医疗机构在对医保卡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巨大漏洞,比如医保卡购买的药品价格普遍昂贵,持卡住院就医费用普遍偏高,医保金已经成为众多医疗机构眼里的一块肥肉,恨不能一口吞下,当医保金变成了医院盘中的食物,病人变成了待宰的羔羊,还有人会相信“医院也有春天”吗?

 

    中国的医疗机构改革改了几十年,但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去市场化或许是医改的唯一出路,但是去市场化需要有国家政策、资金上的扶持,需要完善的制度做保障,而这些似乎还迟迟看不到松动的迹象。

 

    世界上没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给死人开药折射出的不仅是一种病,更是无药可医的绝症。

 

                                                                                    2014年4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