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去这个羊汤馆喝汤,它座落在一座清真寺旁边的胡同里,汤谈不上多好喝,老板也不是回民,但是可能是因为位置的原因,小店总是食客不断,一副人满为患的样子。其实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没有比喝下一碗热腾腾的羊汤,更能让人感觉到温暖。
小店中午依旧人多,我独自找到一个角落,要了碗汤,慢慢喝着。斜对面桌子旁坐着一个老者,看年龄在70岁左右,拄着一根拐杖,花白的胡须弯弯曲曲地挤在下巴周边,满脸的褶皱诉说着沧桑与落魄,老人脚上穿着一双黑色懒汉鞋,褴褛的衣衫更像一个拾荒者,只是他身上没有包袱,手里除了几个馒头也没拿碗。
他独自一人噎着馒头,每下咽一口,似乎都很费劲,终于旁边的食客起身走了,老人端过客人喝剩下的半碗汤,几大口就灌到了肚里,我看的有些惊讶,几乎忘记了喝汤,老人自顾自地大口噎着馒头,根本不屑于我的目光。不一会,他拄着拐杖慢慢地起身,我以为他吃饱了要离开,却发现他从一张桌子挪到了另外一张桌子,因为这个桌子上有一个客人刚刚剩下的一口汤……
这一幕让我的眼角有些湿润,这个汤馆的羊汤并不贵,最便宜的5块,最贵的12块,但5块钱对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的70岁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为了生存,他放弃了尊严,捡拾起食客的残羹剩饭,在众人的注视中,慢慢下咽。生活与生存,多么矛盾的一对组合体,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多少像这样吃不饱饭,靠捡食剩饭为生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在哪?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与帮助在哪?养老保障体系又在哪?
无法去批评羊汤馆的老板,我想这个老人一定经常光顾这里,汤馆的老板一开始也一定帮助过他,只是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老板不把老人撵走,在寒冷的季节里给他一个能喝到热汤的场所和机会,已经足够伟大,我们还能奢求什么?
中国已经提前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现有老年人口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在增长,可是围绕老龄化人口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还很薄弱,并不健全,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保,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子女、社会与国家,每一方需要做的都很多。
我快速地结了帐,重新买了一碗汤,端到老人面前,我说:“大爷,你喝吧,别捡别人的了”,老人眼里泛着泪花,双手合十不停地道谢,嘴里“嗯、嗯”地发着声响,我知道他想用语言来表达对我的谢意,可我何曾不想用这碗微不足道的汤来表达对他的同情与帮助。
一碗汤无法让一个人贫穷,更无法让一个人富有,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这碗汤改变不了老人窘迫的生活现状,但是这一刻,他足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2014年3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