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非“无后说”缘何遭观众质疑

(2014-03-13 14:46:39)
标签:

孟非

孟非“无后”说遭质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非遭质疑原因

孟非在误导观众

分类: 荒山野院

http://s9/mw690/001N1psOzy6Hh7DiZiU48&690

《非诚勿扰》开播至今,收视率一直不错,除了舞台上男女嘉宾唇枪舌剑、火花四溅的交流,主持人孟非睿智灵活又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也深受观众的喜爱,成为节目一大亮点。纯熟的掌控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本是孟非的主持法宝,然而,在31日晚间的《非诚勿扰》上,孟非公开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翻案,称无后是没有尽到后代义务,并非没有后代,遭到了观众的普遍质疑。

 

当晚,有媒体人就在微博上公开指出孟爷爷在节目中存在的这一常识错误。专家证实,孟非说法的确存在不当之处,但他认为其并非进行学术研究,出点小错误可以理解。究竟是孟非错了,还是专家在吹毛求疵,无后是没有后代还是没有尽到后代的义务,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除了对舞台的掌控力,敢于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敢于在公众面前提出异议,创新求变,这等智慧与勇气,是值得称赞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一名主持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有些主持人一辈子被束缚在“套子”里,仿佛穿上了厚厚的铠甲,早已失去了自己,美其名曰是风格,事实上是无奈。

 

作为一档优秀栏目的节目主持人,思维缜密,逻辑严谨是基本要求,孟非在这一点上做的无可厚非。早年在主持《南京零距离》时,孟非就以清晰自然,贴近生活,反映百姓冷暖的台风深受百姓喜爱,在入主《非诚勿扰》后,孟非的理性,看问题客观的视角,历练又不失温暖的点评,让《非诚勿扰》很快火遍全球,成了最热的相亲节目。有人说《非诚勿扰》不是一档普通的节目,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传递正能量,它的社会功效远远大于娱乐节目本身,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保持特有的理性,又不被人鼻嗤,难能可贵。

 

所以,孟非是对的。对在他突破了传统,打破了常规,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了“无后”特殊的含义,在传统孝道日渐沦丧,社会风气日趋萎靡的今天,没有什么比弘扬美德、正气与正义更重要,一个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不懂得尽义务的后代,即便繁衍出再多的后代,又有何用?孟非把“无后”理解为没有尽到后代的义务,恰恰借语意本身抨击了社会的丑陋现象,如今不孝子女非常多,老有所依成了中国老人的心病,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成熟与子女后代不尽赡养义务让很多老人孤老无依,晚年幸福成了奢望。所以,真的无需给孟非扣上“误导观众”的帽子,即便他的解释超出了传统文化本意的范畴,“偏离”了作者的思想初衷,与宗法社会的环境格格不入,但是他能突破传统,不拘泥于字义本身,借“无后”抨击丑陋,传递一种正能量, 依然值得称赞。

 

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还要学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正面气息,作为观众,更要学会理性去判断传统与创新的含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会客观分析。

 

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究竟该如何解读。

 

该句名言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通常被解释为: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要。娶妻本应先告诉父母,舜没告诉父母而娶尧的二女为妻,就是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在明理的君子看来,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

 

后人对孟子这些话的原意存在不同解读,争议点主要集中于“三”和“无后”。事实上,孟老夫子仅仅说了“无后为大”之不孝,对“三不孝”中的那两种不孝没有直接点明。到了东汉时代一位叫赵岐的经学家才又为他做了补充。赵岐在《孟子注》中说:“于理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意即: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后来,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也提出了另外两件不孝:一件是“贫不仕”,家里贫穷,不出去做官发财来养父母,另一件是“陷父母于不义”。再加上孟子说的“无后”,凑成“不孝有三”的三件事。不过,基本以赵岐的三孝为准。除了“无后“外,对于孟子口中的“三”,有人理解为“多”的意思,并非具体数字“三”。

 

当然对孟非新解“无后说”,网友反响不一,网友婵媛说:古汉语博大精深,怎么理解都有他的道理。孟飞的理解是一种正能量的引导,没什么不对。火垂るの墓说:本来属于垃圾的某句古语的新解,这么一诠释反倒有很大的进步性。篱落又呼灯说:估计孟非解释错了,“为”大抵是因为的意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从前后文可以看出,舜因为没有子嗣,所以没禀告父母就娶了妻子,基于“无后为大”的原则,君子认为相比之下没禀告父母的不孝不算什么。为了解决无后的问题,别的都是浮云。

 

孟非的“无后”说如同一枚石子,让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如果没有这枚石子,或许我们从不会考虑孟子的言论有无探究的价值。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后,每人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得到的就是两种思想。

 

难道不是吗?

 

http://s3/mw690/001N1psOzy6Hh81AhrAa2&690

 

                                                                                                                                            20143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