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001N1psOgy6FCJRQudzd1&690
加拿大电视台1月2日播出一条新闻,两名乘坐一辆价值不菲的宝马SUV座驾的华裔女士在多伦多领取救济卡,被追问是否真的有这种需求时,其中一名女士说并非如此,领不到也无所谓。该新闻播出后引发热议,有人为她们鸣不平,有人认为她们有损华人形象,素质低,道德差,脑子缺水,丢人现眼丢到了国外,可恶、可恨……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在此先补充一点知识,华裔是指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所以从国籍上说,这两个女人并不是中国人,她们只是和我们肤色相同,容貌相似,但是可以肯定她们出生后所受的教育与接触的环境与国内截然不同,甚至可能从未到过中国,因此,用国人的素质观来评判她们的做法显然不合适。
华裔是华人群体中庞大的一部分,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华裔人口数量也在猛增,华裔因为祖辈是中国人,因此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一些传统国人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种价值观的高下不取决于规则本身,而完全取决于国人个人素养的优劣。作为华夏族的一员,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的特点使世界各地华人的所作所为无不牵动着国人的心,但是因为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接触的规则不同,我们很难用国人的标准来衡量她们。因此,两位华裔女士开宝马领救济,不能说明国人素质低下,也不能代表我们整个海外华人群体的普遍道德标准水平,用一棒子打死的态度来对待一次简单的事件,所下结论草率又武断。
很多人喜欢把国人、华人、华裔混在一起,只要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人群,全部放在聚光灯下观察,一旦发现他们在海外的某种不良行为,鄙视、痛斥、怒骂之声不绝于耳,怒其不争,哀其不幸,认为他们有损国人形象。应该说,很多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因为长期耳濡目染的社会环境与规则,自身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升,甚至一度被西方人所赞赏,而真正丢人现眼的恰恰是这些生活在国内的国人,随地吐痰,大肆浪费,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名胜古迹刻字留名,疯狂抢占公共资源,一哄而上闯红灯各种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昨日,兰州警察不得不拔枪制止抢夺散落地上他人财物的村民,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的悲哀。海外华人可以在比较、学习中进步,不断改变自身的陋习,国内的国人如何改变?如果改变不了自己的行为,至少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西方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普遍构筑了自身的社会规则体系,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西方人素质高,其实不然,素质的高下取决于他所受的规则限制和社会给予他的关注度。一旦没有规则的限制,西方社会也会乱作一团,甚至比我们还严重,我们至少有数千年的传统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起到约束行为的作用,而西方没有。但是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而发生改变,30年前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必然不同。只有规则是不变的,一个社会的规则可以不断完善,但不会不断变化,西方国家用完善的规则体系弥补了传统道德上的漏洞,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国家,普遍给人一种井然有序,世外桃源的景象,这也是为何众多国人争相移民的原因。
回到事件本身,在记者的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两位华裔女士领取的是特别发放的食物礼品卡。多伦多在去年12月下旬遭遇少见冻雨灾害,全市30多万家庭断电,不少家庭甚至在无电状态下度过“黑色圣诞节”。为了帮助因断电遭受食物损失的家庭,安大略省政府于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的1月2日、3日共三天向受灾民众发放价值50-100加元食物礼品卡。由于政府这次补助活动没有明确的宣传,当时普遍认为停电的家庭都可以领取。直到安省政府在1月3日呼吁,只有那些在大停电中损失了易腐烂食物,而又无法负担这笔损失的民众,才应该前往领取这笔补助。但省府并没有作出任何资格评估标准,令此次领取礼物卡过程成为自觉行为。
没有评估标准,完全依靠自觉的领取让这件事美中不足,而宝马车华裔女子不合时宜的出现,让这件事似乎变了味道,尤其是“并不真正需要,领不到也无所谓”的回答更将二人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是谁能告诉我其他领取者是否需要?家里是否也有价格更贵的宝马车?既然是自觉行为,就不应该怀疑每个人的出发点与动机,就因为她们是华裔人士,就要受到质疑跟指责,被扣上“素质底下缺乏诚信”“趁机抢占公共资源”的帽子,更何况她们在领取之前安政府并没有发表呼吁声明。
这件事也同时告诉我们规则在一个国家里有多重要,即便是“信任制度”占主导的国家也不例外。
2014年1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