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钱的事,那是谁的事

(2012-10-31 23:47:41)
标签:

不是钱的事

本山大叔

陈老抠

男女关系

扯老婆舌

分类: 随笔礼记

http://s15/mw690/61c83046gcd5ce0d3eebe&690


   《不是钱的事》昨晚终于在各大卫视画上了句号。这部剧情单一,内容枯燥结构编排冗长,人物设置简单,缺乏市生活元素,乡土气息浓厚甚至有悖常理的都市情喜剧,没有带来预想中的高收视率,反而招来一片骂声。

    整部剧情只围绕着一根主线展开:二队解散了——没解散——解散了——没解散——解散了——没解散——又解散了——又没解散——……最后功德圆满,没解散。本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很好,民间艺术团由事业单位转制为自负盈亏的演出公司也符合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只是解不解散本就是市场经济浪潮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产物,却因为剧情的需要成了大家相互争斗的目标,在我看来,这样的队伍早该解散,因为整部剧中没看到二队有过一次像样的商业演出,为数不多的两次演出除了去工厂慰问就是给孩子筹备善款,给人的感觉二队是一只“义薄云天”的队伍,但总不能为了一个义字,为了所谓挚爱的民间艺术,就饭都不吃,衣都不穿,人间烟火都不食吧,相比较一队队长郝军的利益争先,尤任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付团长、应付队员上,遇到困难要解散时,就扯个幌子、钻个空子应付过去,不解散时,队员们就闲聚在一起扯老婆舌,这样的剧情设置,有悖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也不符合现实商海中激烈竞争的实际情况,不得不算是整部剧的一大败笔。

    拖沓冗长的故事情节设置,也让人看的倒胃,先说陈老抠的一个破调音台,从第二集一直修到了三十三集,还没修上,看着陈老抠整天围在尤任友的屁股后面要报销款,只感觉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所谓和谐,不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而是遇到困难事,立马能解决。另一个老女人于戴宁,长着四十几岁的大嫂面孔,楞要装三十出头的老姑娘,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观众的不尊重,面对众多追求者的潮水进攻,摆出一副“波澜不惊”的处事心态,今天聊聊文小宝,明天逗逗陈老抠,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人物设置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一心扑在艺术上耽误了个人生活的文艺女青年,倒像是半老徐娘迷离了眼不知道自己半斤几两。

    剧中这样的争议人物还有很多,比如王多多是陈老抠的表妹,本是再简单不过的表兄妹关系,在剧中却演绎成了不正常的男女关系,面对误解、绯闻、流言蜚语,两人一不解释,二不掩饰,任凭误会越来越深,矛盾越来越大,这样的剧情矛盾,如同强颜欢笑般让人觉得生硬、勉强、做作、不合常理,再如陈老抠的扣劲,现实中本是少之又少,又将抠和贪占小便宜混在一起,让人看了生厌,收养孤儿本是侠义之举,一群人居然无人过问,拖到最后由义子小赫爆料抖出,也让人觉得虎头蛇尾,有头重脚轻之感。

    整部戏找不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元素,也看不到企业转型后在商海激潮中奋力前行的身影,通篇的你追他,他追你,你误会他,他误会你,剧团如同居委会,打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旗,演着邻里之间勾心斗角的琐事,这样的编排,只能出自本山大叔之手,艺术创作需要源于生活,扎根生活,一群没有生活原色的人物偏要演出都市情感的大戏,真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很佩服本山大叔创作团队的能力。能把一个浅显的不能再浅显,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编成四十四集大手笔的长篇巨制;能把一个简单的“解散”问题演绎成一场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但看的出来,即使故事再真实,人物包装的再丰满,情节设计的再巧妙,演技还是那个演技,腔调还是那个腔调,农村还是农村,都市还是都市,白天不懂夜的黑,乡下人永远也嗅不出柏油路的味道。

看来这真不是钱的事,是能力,水平的事,本山大叔还是适合呆在农村,养点花,开个超市儿。

 

                                                                       1210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这座城
后一篇:二十一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