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无数人问我:何为民族的脊梁?一部中国近代史把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折磨的形如枯槁、骨瘦如柴,这时民族的脊梁在哪里?我告诉他,民族的脊梁在心里,在无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英烈血液里,在亘古绵长的长城内外,在波涛汹涌翻滚的大江南北。
邓世昌,看过甲午海战的人对他都有深刻的印象,那惊世的一撞,撞出了粉身碎骨,也撞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永不屈服、毅然挺立的民族脊梁。
史料记载:“致远号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
这是一幅何等壮烈的场面,每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总能感到体内有一种东西在翻滚、沸腾,也许是一种情绪,一种血液,或是一种力量,无论是什么,这都是一种久违的东西,是我缺失了很久,又突然得到的宝贝,它会变成一份责任,一片赤诚,一种拳拳的爱国之情。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却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记住了邓世昌的名字,在民族的灾难面前,他放弃了一次次生的机会,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华夏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新诗篇。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气与魄力!正是这千千万万如邓世昌般的人物,托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让近代这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者,没有淹没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里,没有吞噬在那一纸纸不平等的卖国条约中,也才有了今天新中国六十年惊艳世界的辉煌。
08年我们哭泣过,感动过;悲伤过,欢笑过,我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情感历练,让更多的中国人记住了中国,那一声声“中国加油!”让世人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沸腾的血脉和不屈的尊严,曾经的屈辱已经成为了过去,那个“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必然挨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民族的脊梁下,需要有你,有我,有他,有咱们,有我们大家……
09年10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