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女儿阅读的“溶栓剂”——教女儿学中文的体会
(2010-04-20 08:21:48)
标签:
学中文新西兰小学阅读海外教育 |
分类: 成长在异乡 |
鉴于女儿英文阅读水平的突飞猛进得益于新西兰小学对阅读的训练方法,我想在她中文的学习中也一定可以行得通。学校对英语阅读的教学在我看来关键是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而养成阅读习惯。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时的情绪是轻松自在的,而不是在一种抵触情绪中为了阅读而阅读,也就是为了认字而阅读。所以真正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和效果,是真正的享受阅读,在其中掌握了更多单词只是阅读的副产品。
去年一年女儿几乎沉迷于阅读英文章节故事书中,开始对她读书飞快很有疑虑,想她是不是囫囵吞枣,只是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跟她的老师交流后确认这是好的阅读开始,不需干涉。因为阅读速度是很需要的一项能力,有了速度,才有阅读量,也才有博览群书的可能性,阅读速度是作个好的读书人的前提。而能让她快速阅读的动力是故事的情节,所以因故事的吸引而飞速阅读实际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好起步方法。
那么中文呢,中文难学,对在国外没有语言环境的孩子来说就更难。在去年女儿沉迷于英语书时,我没有强求她每天学几个汉字,因为我觉得那种拗着她兴趣的要求一定收效不佳。所以去年她学汉字的进度几乎停滞了。在一次从国内邮寄东西来时,我请朋友帮忙买几本孩子的故事书。朋友精心挑选有拼音的经典故事书。书到了以后,女儿很兴奋,很想读读是个什么故事,可按她当时的中文水平是读不了的。不知为什么这次我没有用和往常一样跟大多数家长常用的方式说:“你得好好学中文才能看得了这些书。”想想这些话毫无用处,孩子一定想,英语书有那么多,干吗一定学中文去读中文书?于是我没有用所谓的鼓励、激将等方法挑起女儿学中文的热情,而是采取了陪读的方式。既然对故事感兴趣,我们就读来看看。女儿能认识的字或者用拼音能拼出来的字她来读,其它的我来读。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为了读故事也是不会停下来为了生字去查字典,即便学英语时,理论上是说我们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去查字典从而增加词汇量,但在实际阅读中,或者说在真正的阅读中我们是不会停下查字典的。那我们也就不应该逼着孩子做自己都不愿做的事,打断阅读去查字典。在我看来,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就好像堵在血管中的栓塞,小的栓塞身体不会有症状,也就是不会影响我们阅读的质量,但栓塞数量多了或者遇到大栓塞不及时清除人就会中风,后果严重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在阅读中也就是读不下去,结束了阅读的生命。于是我主动充当“溶栓剂”,让女儿的阅读流畅自如。在“溶栓剂”的帮助下,女儿完成了《长腿叔叔》的阅读。仅仅一本书,收获却真不少,女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很多书中反复出现的字,更重要的是,读出了对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
老爸看到女儿的进步欣喜不已,主动作了“溶栓剂”,每天跟女儿读上一段故事书。父女俩还改进了方法,两人轮着读,你一章,我一章。每天吃完晚饭,老爸也是一副迫不及待想知道后面的故事的样子,父女俩一拍即合,兴冲冲抱起中文书就读。从有注音的书到没有拼音的书又是一个飞跃。女儿终于又读完第一本没有注音的故事书《丢了影子的孩子》(是从社区图书馆借到的)。书里的故事是国内孩子的生活,女儿觉得很新鲜,其中的“栓塞”就不只是生字了,比如“同桌”她就不理解,好在她有过半天在国内小学体验生活的经历,稍作解释她也就明白了。这种跟她自己的生活很有差异的故事书让她了解了在英文故事书中无法读到的内容,加上识字量的增加,她对学中文,读中文书的热情与日俱增。我相信花时间作孩子的阅读“溶栓剂”要比每天唠叨孩子学中文的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