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学设计及评析

标签:
白鹅 |
分类: 教学案例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丰子恺先生的这篇《白鹅》是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描写动物特点的绝佳样本,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个样本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学习方法。当然,积累词语是为了“用”,学习方法还是为了“用”,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学会运用。学以致用,从阅读到写作,一脉相承。
因此我准备采用“朗读品析法” “比较阅读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词析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领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表现白鹅的高傲,透过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品出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爱之情。在学生充分体味词句表达的方法和效果之后,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仿写一个片段,引导学生讨论评议,在实践当中去体会、去感悟,进而领悟那些读写的方法和策略。
二、教案
授课人 |
储潇 |
学科 |
语文 |
学校 |
宁国实验小学 |
|||
课 |
白鹅(第二课时) |
|||||||
教学目标 |
1.巩固本课的词语,纠正易写错的“蹲”字。 2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体会白鹅的高傲,透过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品出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并迁移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
|||||||
教学难点 |
||||||||
教学方法 |
1.教法:朗读品析法、比较阅读法、情境还原法。 2.学法:“读文—思考—讨论—动笔”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
|||||||
教具、实验情况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
||||||||
1.师板书课题。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1)出示词语:郑重、净角、侍候、脾气、蹲着、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供养不周 大家看这个“蹲着”的“蹲”字上节课有很多同学写错,我们来观察一下,他们错在哪里? 投影出示作业本上的错字。
教师范写。
写完了请大家放下笔,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字,你觉得他写的怎么样? 3.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课文,现在来回忆一下作者笔下的白鹅具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回答板书:高傲
叫声 |
学生齐读课题。
指名读,大家一起读一读。
学生指出“酉”里面的一小横不能丢。 学生书空后,拿出生字本,漂漂亮亮地把这个字重写一遍。 学生评价。
学生回答。 |
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字。 |
||||||
二、品读课文,领悟表达 |
||||||||
(一)初识“高傲”,感知“对比”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白鹅的高傲写具体的,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白鹅叫声高傲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句子: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如果白鹅会说话,你觉得它会说什么?
2.出示句子: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老师把“不亚于狗的狂吠”这几字去掉了,同桌互相读一读,看看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师:是啊,有比较才有鉴别,作者把白鹅的“引吭大叫”和狗的“狂吠”进行了比较,突出了白鹅的叫声很大,很高傲。这种写法就叫做“对比”。(板书) (二)细品“高傲”,领悟“对比”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白鹅的叫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作者在写白鹅的步态和吃相时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同学们默读剩下的课文,在文中找一找,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下来。 根据回答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1)看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了!(出示净角的视频)这就是踏着方步,这就是步态从容、大模大样。 (2)如果要你在“踏着方步”前面加上一个词,你认为白鹅是怎样地“踏着方步”?
(4)师质疑:作者写鹅的步调,为什么还要写鸭的步调呢?追问:如果不写鸭的步调,只写鹅的步调,有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那么,鹅的吃相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 (1)指名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鹅的高傲。
“三眼一板”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解释它的意思?
(2)你还找了那个句子? 出示句子: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老师把写狗的句子变成蓝色,写鹅的句子变成红色,大家看是不是这些句子?
(3)这样对比着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鹅这么高傲可作者讨厌它吗?” 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作者不停地把鹅的老爷脾气和狗的小偷行径进行对比,就更突出了鹅的吃相真是架子十足。鹅的“缺点”其实也是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 (三)运用“对比”,迁移写法 1.作者写鹅的叫声、步态、吃相都用了对比的手法,想一想:我们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描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小结并板书:联系、反差、印象深刻) 2. 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为了突出它的这一特点,你能不能采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使它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写之前,先想一想,想好了再写。注意两者之间要有联系,要形成鲜明的反差。 (2)汇报交流: 教师选择几个代表性的片段读给班上同学听,师生共同点评 例如: 片段一:
片段二:
|
1.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 指名读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关注了哪个词语?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想象说话,体会白鹅的高傲,然后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品味并交流。
1.先告诉大家你找的是第几自然段,再读句子。
指名学生表演净角的样子,体会鹅的高傲。
想象着鹅就在你的眼前踏着方步,大模大样的,咱们一块来读分号后的句子。 (3)再读分号前的句子,指名表演鸭的步调。
学生体会:运用对比突出鹅的步调从容,傲慢。 (5)指名两人分别读分号前后的句子,读出味道。
指名回答:从“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可以体会到。 指名读句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师生合作、循环朗读:师读吃饭,一生读喝水,一生读吃泥和草,循环三次。 作者在写鹅的吃相时还写了狗,其实写狗的句子不止一句,我们拿出笔来,把写狗的句子画上横线,写鹅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我们来合作一下,男生读蓝色的句子,女生读红色的句子,其他句子老师读。 学生谈体会:狗的狡猾、小偷行径,鹅的老爷脾气 说完以后要用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
(1)同桌讨论交流。 (2)汇报: 两者之间要有联系,要有可比性; 两者之间要形成鲜明的反差。
指名学生说一说。
(1)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1)片段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2)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很有趣?
学生评议:
学生评议:
|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以角色体验的方式去思考,去表白,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最后通过朗读表达出对词语的理解。
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对比写法。
“净角”是专业名词,通过视频的手段加以辅助理解,很形象很生动。 通过表演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语句的解读,体会白鹅的高傲,又通过合作对比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领悟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
以读促悟,用循环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从语调、语速上、神情上指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去感受的狗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突出鹅高傲的老爷派头。 学生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绘声绘色地反复朗读,进一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总结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
||||||
三、总结课文,课外拓展 |
||||||||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丰子恺爷爷抓住白鹅高傲的特点从叫声、步态、吃相等三个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不仅是描写动物,描写人也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 |
|
|
||||||
四、布置作业 |
||||||||
1、认真修改一下刚才写的片段; 2、推荐阅读:丰子恺《白象》、《阿咪》。 |
|
|
||||||
[板书设计] 13、白鹅
(从容
(联系、反差→印象深刻) |
||||||||
三、评析
点评:
《白鹅》是现代文艺大师丰子恺的作品,现编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其主要特色是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表现出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如白鹅的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进行对比,表现出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白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白鹅吃饭的时候,狗躲在篱旁窥视,蹲着静候如小偷般形象的对比描写,彰显出白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在教学中,储老师抓住“对比”这个写作方法上的特点,引导孩子们进行读文-思考-讨论-表达,充分感悟了白鹅高傲的特点和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进行了读写结合,产生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其一,抓朗读,悟“对比”之趣。
课上,储老师通过对“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句子比较,引导学生朗读比较发现对比方法的运用在实现表达上生动形象的作用。继而通过引读、表演读、情境设置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对比中进行感悟思考,进而产生对白鹅“高傲”这一特点认知体验,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其二,抓体验,感“对比”之妙。
储老师对“净角”这一不易理解的词语的处理,采取了情境法,适时播放了一段视频片段,恰如其分的应用信息化资源,处理的简单大气。进而通过对“鸭”的步调表演,将看似简单描写白鹅特点的词句,被储老师带领学生反复揣摩,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上准确生动风趣。对“三眼一板”等一组词的理解,关注体验,设计巧妙,紧紧围绕读中体验展开教学,认真带领学生读书在文中走一个来回。通过对比方法的感悟,使之了解的作者的表达之妙。
其三,抓练笔,明“对比”之法。
课上最后一个环节是运用“对比”迁移写法。学生通过对文章白鹅叫声、步态、吃相上的对比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的感悟,体验到了白鹅的特点及作者的喜爱之情,进而引导学生抓住熟悉的动物一两个特点,尝试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写一段话,不仅为学生练说练写提供了时机,还使“对比”的写作方法得以实践。使读写实现有效的融合,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http://s10/mw690/4aee8186td9c4eb912c3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