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2009-09-06 08:35:09)
标签:

天心石

圜丘坛

掠影

宝顶

天坛

旅游

分类: 【京城掠影】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从遥远的陕北走来,站在天坛圜丘中心,抬头仰望天空,无比空旷、辽远,心中流淌着游走四方的欣喜……

    天坛,我喜欢,我满脸都是浅浅地笑,我一个人观赏、感悟、思考,也许是因为站在这可以与天对话、也许是因为这里对大自然有着一份可贵的敬畏、也许是因为这里会让人莫名的遐想......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天坛,皇帝祭天,企求五谷丰登的胜地。天坛,皇帝祈福,感恩的殿堂。

    站在这似乎可以想象出,当时皇帝在祈福时的那份可贵的真挚与虔诚。这是圣地,也是伟大的建筑,在寸步之间,博大厚重的中华文化尽显其中。除了赞叹,对聪慧的古人更多了一份深深的敬意。

    天坛,在我看来,它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览之地,而是思索宇宙、时空、天地、古今、物候兴替、天人合一的场所。它是最庄严、肃穆的地方。即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至此也要走下玉辇,脱去龙袍,换上祭服,虔诚跪拜,敬畏上苍。天坛具有迥然不同的史诗性、哲理性、浩然之气的品格

    虽然古代的皇帝至高无上,但他们依然对大自然存着莫大的敬畏。多么可爱呀,也许有人会不屑地说,迷信。但我却认为,这正是最可贵的地方,人需要对大自然存在着敬畏。因为敬畏,才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的生存。因为敬畏,才懂得感恩,感谢大自然的慷慨与博大。因为敬畏,才明白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当我独自在圜丘坛上来回漫步时,曾细数天心石周围呈扇面形铺开的石板。围绕天心石第一圈的石板是九块,第二圈十八块,第三圈二十七块,均以九的倍数向外递增。直到上层坛面最外的第九圈是八十一块。下面两层台面的石板和四周的栏板也都是以九的倍数递增。每层的台阶也都是九级。"九"是至阳之数,表示至高至上至尊至贵。"天坛走一走,到处都是九。"这就意味着这儿是通向"九重天"的地方。这么一座庞大的古建筑,全以九的倍数的建筑构件造成,需要怎样一种旷古的智慧和精密的匠心!

    祈年殿可以说是建筑中的世界绝品。随便从哪个角度、从前后左右审视它的形体,观察它的色彩,端详它圆润、弧形的线条,都会获得一种尽善尽美的视觉享受。

    蓝天下,地平线上耸立起三层汉白玉的基座。基座上平行着三层天青色的重檐。重檐上立着一座金色宝顶。那么匀称,那么圆融,那么稳重,那么脱俗,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爱看。

    站在祈年殿上,我突然眼睛有些温润,不知为什么,我脑海里念念不忘的不是圜丘上那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也不是对回音壁神奇的由衷赞叹,而恰恰还是圣洁的殿堂。北京城的夏天炎热无比,可是当置身于这圣洁的殿堂时,我的一切燥热感,一切杂念顿然无存,觉得活得那么干净,那么简单,那么有滋有味。

    我久久漫步在这里,反复端详着这天下独一无二的古建筑,相看两不厌,沉默无语,流连忘返。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是无法描绘的,对它只能去感受、去体悟。

    面对祈年殿这座史诗般的伟大建筑,深感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京城掠影】天坛祭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