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雨了,这是佛祖他老人家慈悲和喜悦的泪水,在法门寺,我虔诚地冒着雨不停的拍摄……
我喜欢雨,喜欢在飘着细雨的时候,独自行走,让如烟的雨丝轻轻的飘洒在肩头,飘进清幽的心田,在一片迷蒙中感受它如雾般缥缈的妖娆与美丽,让它如丝的清凉轻轻的缠绕眉心,喜欢在大雨滂沱的季节,看雨花飞溅,痛快的坠落满地,听那雨声嘀哒,犹如数着生命脉搏的节拍,那是一首富有韵律的激扬的歌。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感知到它的热情与活力,看着它肆意的跳跃舞动自己的身躯……
当我站在法门寺的寺门前时,天空又飘起了细雨。有人说雨水是上帝的眼泪,是凡间的尘嚣迷蒙了上帝的眼睛,揉出了泪水,带着它的灵性来洗却尘世的浮华,陶冶人的性情。
今天游览法门寺,细雨纷纷飘坠,如此飞逸轻灵,犹如律动的生命丰厚而细腻,没有枯燥没有繁琐,只有几许洁净几许无暇。我随着雨中天空柔柔浅浅移动的云,我的思绪悄悄的追随着风轻快的步伐,翩翩跹跹,闪闪忽忽,纵纵横横,无声无息的在追忆着历史的足迹。
法门寺,这一座寺院东距西安120公里,西距宝鸡96公里,建于东汉桓、灵二帝时期,发迹于隋,鼎盛于唐,有“关中塔庙始祖”之说。北周前名阿育王寺,隋改成宝寺,唐高祖李渊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名法门寺。唐时修瑰琳宫24院,僧尼500余人。明隆庆三年(公元1579年)关中地震,唐建四级木塔玉碎,始建13级8面仿木构式,高47米的砖塔。1981年宝塔崩塌。1987年清理塔基发现藏宝地宫。1988年重修仿明砖塔,新设有旋转楼梯可登塔。1994年新建仿唐的大雄宝殿。自北魏到唐代,法门寺是皇帝迎送佛指的圣地。
仰望巍巍寺塔,荡荡寺院,煌煌藏宝阁,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英姿勃发,盛况空前。法门寺之所以享誉中外,家喻户晓,不仅是寺塔本身的历史悠久,皇家风范,也因为发现了数千件国宝和佛指舍利的横空出世。法门寺因为有塔,而又因为塔的坍塌,裸露了无数奇珍异宝而声名大噪。仰望巍巍寺塔,荡荡寺院,煌煌藏宝阁,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英姿勃发,盛况空前。法门寺之所以享誉中外,家喻户晓,不仅是寺塔本身的历史悠久,皇家风范,也因为发现了数千件国宝和佛指舍利的横空出世。法门寺因为有塔,而又因为塔的坍塌,裸露了无数奇珍异宝而声名大噪。
遥想法门寺从前的残垣危塔岁月,我只是因为戏剧《法门寺》那个公公刘谨陪太后寺院进香,平反了一件冤案,对它略知了一二。后因法门寺危塔欲坠,媒体求救声喊成一片,多翻了几页史书,方识此塔的渊源。为摇摇欲坠的斜塔,人们一直呼喊了多少年?记不清了。面对坚持诵经的几位愁锁心头的僧人,使我痛楚之情难以言表。修行和尚的生活很清苦,面带菜色,高挑的眉骨下,凹陷的眼神流露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与一老僧人话别,他深情地说:“难得施主关心,佛讲因果,有就是无,无便是有。如今此塔倒得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法门寺可以含垢忍辱,也可以一笑了结仇怨。
法门寺的塔倒是这世界上最壮观、最摄人魂魄的一次坍塌,不仅引来了关爱和修葺之资,而且重修使寂寞沉睡尘封了千年的塔基地宫的珍宝重见天日。前人耕耘后人收。无论先人是为弘扬佛法、出自虔诚之心的寄托,后人收获的却不仅仅是前人心灵祷告的初衷。塔基地宫所藏,光怪陆离,林林总总,珠光宝气,光彩夺目。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秘藏之丰,蕴涵之广,博大精深,令人惊叹。在一件件罗列的国宝面前,一切一切的溢美之词失去了光泽。随侯之珠,显耀传扬,饮誉海内外。
法门寺灵光万丈,忽得黯淡了多少名山古刹,扶摇而升中天,显赫得可以。庆幸的是,此塔之倒塌,适逢国运昌盛,不仅袒裸之佛指舍利能得到恰当的呵护,礼佛自在,信徒无虑,高山仰止。而且供奉的大唐旷世稀珍得以展示,物华天宝,照顾有加,光宗耀祖,亿众同辉。凡此种种,为锦锈中华浓墨重彩、力透纸背地涂抹了如椽的一笔。
法门寺名声远播了,于是拨款捐款多了,广种福田的多了,皈依佛门弟子多了,中外观瞻的游客多了,宽阔的大路好走了,农家乐的臊子面也多了……法门寺渐入佳境,一片好风光无限,不仅造就了各方面的一批批研究人才,弘扬光大了华夏历史文明,也造福一方,使芸芸众生富裕了起来。
饱蘸千年沧桑的法门寺是因祸得福的,塔倒得好。不是我说的,是佛祖说的。不然哪会有佛指舍利和唐皇供奉的重大发现呢?哪会有像我一样游了多少次,至今仍心往神驰的人呢?哪会有千人百态,不远千里万里跋涉,突发奇想、一睹芳容的人来呢?又哪会有借此宝地,因势得利,派生出各行各业的繁荣呢?眼见和尚谈笑露齿,我无言胜有声。
盛唐以后,法门寺便步履艰难地走上萧条之路。人无长生不老之躯体,物无永恒不变之道理。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云转,世事无常,风云多变。法门寺塔自建立之日起,便是走向毁灭之始,几历几朝几代几轮回,几落几起几修葺?顺其自然的法门寺胸襟似海,浩瀚无疆,没有尘俗的缚绊,历史的得失功过,长短空实,有无真假,荣衰成败,凡是缘皆包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菩萨心肠,有容乃大,令人参悟醒悟觉悟。
我在细雨霏霏中,一边参观法门寺,一边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多年来没有背诵的《论佛骨表》硬是从遗忘中挤了出来,我不由地一字一句暗暗背诵着: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因谏迎佛骨,遭到贬逐,他的侄孙韩湘来看他,他写了这一首诗。此时,我却仿佛看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忠君遭贬,我不禁感到一阵凄凉。今天,法门寺的天空下着大雨,雨中的法门寺别具风韵,另有异彩,雨中的法门寺,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烟雨中的法门寺更加朦胧秀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