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了凡与云谷禅师的对话

(2013-09-04 21:49:34)
标签:

了凡

了凡四训

凡夫

般若易

般若

健康

分类: 转载文章
                             袁了凡与云谷禅师的对话
  己巳年,我离京南归,未及入监,现往栖霞山中拜访云谷会禅师。。。。。。我与云谷禅师对坐一室,三昼夜未曾瞑目。
 
云谷禅师:袁施主,凡人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被妄念相缠,你我静坐三天三夜,不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啊?
袁了凡:我平生命运早已被人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使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禅师:呵呵。。。我以为你是一个豪杰,原来只是个凡夫啊。
袁了凡:禅师此话怎讲?
云谷禅师:凡人未能达到无心,无心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面不会被无欲六尘名闻利所诱惑。内心不起贪 嗔 痴欲的妄念。达不到这个境界,终为阴阳所束缚,不能超越阴阳五行数理的范围,安得无数。但是,惟有平凡的人有定数,那极善之人,数就拘他不定。而极恶之人,数也拘束他不定。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丝一毫,这不是凡夫又是什么呢。
 
袁了凡:难道,这命中定数是可以逃得过的吗?
云谷禅师: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们佛教经典当中说,求富贵的富贵,求男女的男女,求长寿的长寿,这些都是事实。妄语是佛家的大戒,诸佛菩萨,怎么会说假话去欺骗人呢。
 
袁了凡:可是,孟子曰求则得之,这是说追求应在自己内心。道德仁义是心中本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乃身外之物,如何求得到呢? 
云谷禅师:孟子之言没有错,是你错解了。  你有没有看见六组慧能在《坛经》中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只要能回头,想自己内心里面去求,内心有感,外面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没有不通的。  
那就不是只得道德仁义,也可以得到外面的功名富贵,内外双得。这样如理如法的去求,才真正有利益,真正能够得到。
若不能反过来向内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援追求,这样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门道,而能够得到的,还是你原来命中有的,并不是求来的,命中没有的,还是求不到。内外双失,内心失去道德仁义,外面失去功名富贵,不从内心去求,所以没有利益。
因上禅师问我孔先生算你命里如何,我把孔先生为我推算的命数,向云谷禅师如实禀报,禅师便问我,你觉得自己应该的功名,应该有子嗣吗?
 
袁了凡:不应该。
云谷禅师:为什么不应该呢?
一切福田科第中人,都是有福相的,而我福薄,又不能积功德、积善行,培养厚福的根基。而且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自尊自大,以才智盖人。轻言妄谈,直心直行,凡此种种,皆是无福之相,又怎么能有科第功名呢!
 
云谷禅师:那怎么不因该有儿子呢?
袁了凡:所谓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我有洁癖,这是我没有子嗣的第一个原因。和气能育万物,而我善怒,这是原因之二。仁爱乃生生之本,一味忍心,是不育之根,我常常吝惜自己的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这是原因之三。多言耗气是其四。我又好饮酒,以至于消散精气,是我无子的原因之五。又好彻夜长坐,不懂得保护元气元神,这是原因之六。其余的过错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禅师:生儿子,有修百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百世的孝子贤孙。有修十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十世的孝子贤孙,保住他的家道。有修三世二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三世二世的子孙,来保持他的家道。那个没有后代的,或者出了不孝的子孙的,那是没有修福福德很薄的缘故。不为科第这桩事情,世间能享受千金之才的人,一定是千金的人物。能够享受百金之财产的人,一定是百金的人物。应该是饿死的,一定是饿死的人物。天道只不过是因其材而顺应自然,几时曾经加纤毫的意思在上面。
你如今既然知道自己福薄与没有儿子的原因。从今以后,尽情把它改过洗刷,把一向不登科第、没儿子的原因,作一个大的改变。务必要积功累德。务必要包容别人的过失。务必要爱惜自己的精神。从前种种的过失,譬如昨日死,从今以后,种种改过自新,譬如今日之再生。这就是义理再生之身。  血肉之身 尚然有个数理在。义理之身  岂不能以感格天然之道。
【太甲】曰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诗经】上说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第,不能生子女,这是天作之孽,尤可得而违之。你如今扩充德性,努力行善事,多积累阴德,这是自己所造之福。哪里会有不享福报的道理啊。
这是功过格,你可以带回去看看,依此修行。
每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则记数,过则退除。比如:你一天中,做了十件善事,也做了九件恶事,十扣掉九,就剩下一善,这样记录,累积你的善行。
 
袁了凡:弟子谨受教。(深鞠一躬)
云谷禅师:你还不能做到无心,我教你持【准提咒】,用持咒的方法达到一心不乱,咒语每天都要持诵。行住坐卧都不要忘记,你持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持到纯熟,起心动念自然就是咒语。没有妄念,念到妄念不动,这个时候就灵验了。
来我教你念
【南无颯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侄他    唵   折戾主戾  准提娑婆呵】
【易经】为君子说谋求趋吉避凶之道,能改过迁善,自然能逢凶化吉。若言天命有长不能改变。吉如何可趋向。凶有何以可避免。开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相信的到吗?
袁了凡:禅师所言,袁黄深信不疑。
云谷禅师:你若能一心向善,谦虚改过,努力修德,何愁功名不立,不得子嗣呢!

献上《了凡四训》电视剧,喜欢的朋友可以观看下:http://v.baidu.com/tv_intro/?page=1&id=151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