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牟宗三先生周易哲学演讲录4

(2022-03-19 16:11:31)
标签:

读书思考

文化

杂谈

分类: 思考

第四讲  乾元之道(《乾•彖传)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彖这种语言不是严格的念语言,这是具体的漫画式的语言。漫画式的语言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意义,要了解这种具体的语言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阴阳以气言,乾坤以德言,这表示乾坤两卦之德要通过气来表现。卦是代表纯阳,以代表阳;坤卦是代表纯阴,以代表阴。阴阳以气言,通过这个气的发展表现一个什么德呢?从初九到上九这个纯阳的发展表示一个健行之德。健行是德,性德的,不是严格的道德(virtue)彖就是总起来判断卦的本性,这种判断的语言很有发意义。唐君毅先生叫这种语言做“启发性的语言,用具体的词语表示,所以是发性的。这种发性的语言不是严格的念的语言,不是念的语言,同时也不是严格的科学的语言,科学的语言一定从念语言来。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两句话是念的。下面说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不是念的语言,是漫画式的语言。这个落在六爻的层次上讲话,六爻一定要从下往上画,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这个上九”为什么不叫做九六呢?初九”为什么不叫做九一呢?九六”“九一是不通的。表示。初是始,初放在前面,就是重视始,这是阳爻刚开始,所以放在前面。发展到最高不说九六,说九六就涵着有九七,所以不说九六,而说上九,表示到这个地方是最高位,没有超过它的。所以说:初、上、九、六,二、三、四、五,八字命爻。下面漫画式的语言就是落在初、上、九、六,二、三、四、五所命名的爻上讲话。

具体的宇宙都可以用阴阳表达,卦就用阳表示,卦就代表光明,它是一个创造性的原则,故曰大明终始初九是一位,它是始,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都是一位,每一位都在时间中,所以六位依时而成,随时而成,故曰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是漫画式的语言,随时乘着这六龙而驾御天地万物。御是统,跟上面乃统天的统一样意思。以御天就是统御天地万物,将天地万物都控制在这里面,这是涵盖性的。卦是一个导言,是一个纲领。

卦是一个纲领原则(leading principle),表示这个纲领涵盖得住,涵盖得住表示这个纲领还有些隶属的原则。必须有附属的原则,那个纲领原则才能涵盖天地万物,天地万物都可以说在内,都可以用这个纲领原则去解释。不是只讲纲领原则,纲领原则里面就藏有那个附属原则。附属原则不能做纲领,它一定在这个纲领原则之下。分解地讲,分开讲两个原则,但表示这个纲领原则的时候就要替那个附属的原则留一个地步,留一个余地,在那一个分际上附属原则就藏在那里了,就进来了,就含在里面。它含在那里,它是以这个纲领的原则作它的纲领的,这个纲领要领导就要领导到这个地方来,统天就从这个地方说。

乾元是纲领性原则,就是说它可以容纳另一个原则进来,另一个原则就在各正性命那个各正的地方进来,也就是在利贞那个地方进来。哪一个原则进来了呢?就是坤卦代表的那一个原则。就在各正性命的地方,在这个层次上把坤卦的原则容纳进来了。因万物各正性命,落在万物上讲,不只是道。粉笔要成一个粉笔,桌子要成一个桌子,不只是一个道就完了,它还有质料因(material cause)。所以,坤卦的保聚原则就藏在各正性命里面。

时乘六龙以御天纯粹是漫画式的语言,这句话就是图画。我们说卦每一爻是一条龙,象征自然现象的变化,山河大地不管怎么复杂,统统可以用这种图画来表象它。因这种是古典的语言,读典籍要了解它词语的意思。现代人不能读古典,因现代人的头脑习惯于西方的念语言、科学的语言,习染太久了,所以对古典那种不是很严格的念化的语言很难看得懂。你跟他们说不通的,也不必跟他们辩,跟他们辩是永远辩不通的,嗦不堪。有些学者对于义理是不通的,死在西方那个念语言之下。西方念语言你要用得好,必须要反省一下,要了解那个语言是在一个层次上这样表示。你要知道中国古典用的虽然不是念语言,但它的分际不乱的。说话的分际层次不乱,它这个分际是这个意思,现在用念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但不能错解。现代人对古典完全不能、不相应,死在西方念语言之下,一窍不通。孟子当年就说不以辞害意,这就是说对一句话要有了解。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魏晋时代根据道家这个意思讨论:我们的语言究竟能够尽意呢?还是不能够尽意呢?已经讨论得很楚,有三派学说:一、言不尽意;二、言能尽意;三、尽而不尽。言能尽意派主张语言能把心中所想的意思表达出来。什么时候言能尽意呢?能尽意的语言一定是科学语言。科学的语言一定能够尽意,科学语言能够尽的意一定是科学的意,即科学的理。有属于科学的理,有不属于科学的理。譬如说,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就是科学的理,可以道说的,就是可以用名言表示出来,以科学语言表示的道是科学的道。那么,另有一种不可道之道,是科学的语言不可能尽的道。所以老子的《道德经一开首就分开两个世界:可道之道不可道之道不可道之道就是不可以用我们平常的语言道说得尽的,这就涵着说,一定的念语言在这地方无效,不能用一定的念去谓述它。我们所说的念都可以用一定的名言表示出来,不可道就是不能够用一定的念去谓述它。那么不可道的道是什么道呢?你总要承认有这个道呀道家讲的道就是不可道之道不可道之道就不是科学的道。

可说的道就是维根斯坦名理论》所说的命题,命题的世界就是可以用命题表示的世界。维根斯坦只承认这种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成知识,所以叫做有意义。但是,维根斯坦也不是像后来逻辑实证论所说的,他还承认有一个世界是不能用命题表示的。不能用命题表示就是老子所说的不可道之道,维根斯坦并没有说可以把这个取消,他只说形而上学的命题不是知识的命题。维根斯坦以只有科学才代表知识,形而上学不代表知识,但他还承认有一个不可道的世界,那是属于神秘世界。譬如,美、善。那个神秘世界并不是很了不起的神秘,照我们平常说,美、善都是可以说的。如果站在科学的立场说,要承认一句话有意义,那是完全的知识意义,那么这个科学知识当然没有美,没有善。那就是说,美、善不能够用科学命题来表达,因美、善不是对象的一个特性。所以后来实证论就干脆说形而上学没有意义,形而上学里面那些命题都是meaningless因此就说形而上学里面那些命题根本不是命题是假命题,是念的诗歌。照康德的哲学系统,美、善是可以讲的。照维根斯坦本人来说,也并不说美、善没有意义,他只是说美、善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不可以用逻辑命题去表达。这个说法是可以的。

从维根斯坦的《名理论》发展到逻辑实证论,大家以新鲜东西,了不起。其实中国魏晋时代早讨论楚了,而且比他们讲得楚。魏晋有三派,言可尽意是一派。言可尽意,那就是科学语言,那已经承认了。科学语言可以尽意,而科学语言所尽的意一定是科学的理,并不是上帝的理。科学语言里面没有上帝,但宗家还是天天讲上帝,上帝还是可以讲。科学语言所尽的意也不是老子所说的道,但是老子那个道也可以讲。主张言可尽意的是欧阳建,另一派主张言不尽意,那是荀粲。荀粲等所言不能尽的意一定是老子说的不可道之道之意,就像上帝那个意一样。所以荀粲说圣人之意蕴而不出。圣人之永远表达不出来,六经只是圣人的糠枇呀六经是一个语言,六经是圣人的糠枇,那就是说,这个语言所表示的圣人之道只是糠枇啦,圣人的正旨意是蕴而不出的。蕴而不出就是藏在那里,永远不表现出来。六经都是表现圣人的道理的,但六经这些语言只是圣人的糠枇。这个糠枇的意思,子贡就表示出来了,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第五》)夫子之文章就是夫子之言论行动,夫子哪里有做文章呢?文章就是生活中的言论行动。这些文章就是荀粲等人所说的圣人之糠枇,这个就是子贡说可得而闻也者。但是,性与天道不是我们的科学语言可以尽的,性与天道的问题永远说不明白,你也听不懂。此所以子贡云: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并不表示圣人对于性与天道没有他的看法,他有他了解的方法,他了解,但他不大常说就是了,说出来你也不一定懂。所以子贡说不可得而闻也

荀粲等主言不尽意说,认圣人之意蕴而不出,所以六籍〔六经〕虽存,固圣人之糠枇(按:荀粲等之主张可参见《三国志•魏志•荀或》注引)。这些话不是聪明人妄说的,是有根据的,在《论语》上就可以找出根据,前面讲过子贡的话就是一个根据。孔子自己也说:予欲无言。子贡接着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第十七》)这句话就很有发性,是发性语言。从《论语》这两段话可以知道,主张言不能尽意是有道理的,有根据的。圣人之意蕴而不出,永远藏在那里,就看你懂不懂。

字是很美的,先秦儒家经典很喜欢讲这个字,那是另一个层次所说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中庸》曰:唯天下之至诚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名言能尽意那个名言与意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照罗素说,名言与意的关系有一对一的关系,有一对多的关系,也有多对一的关系,都是在科学范围内。说言能尽意的欧阳建也很实在,就是西方讲的实在论,那个人头脑很楚,很科学。反对言能尽意的是荀粲,他主张言不尽意。荀粲是绝顶聪明的人,他所言言不能尽意那个不能尽之一定是形而上的,形而上的玄理跟言能尽意是两极。第三派出来就是王弼,王弼主尽而不尽说,他认就是老子所说的形而上的不可道之道也是尽而不尽。王弼最聪明,《易经的语言就是王弼说的尽而不尽。魏晋时代就有这么三派了,现在讲名理论讲逻辑实证能分析得这么楚吗?意义涵义多得很,什么一定要限于科学知识呢?科学知识是科学的意义,讲美是美的意义,讲善是善的意义,意义多得很呀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是图画式的语言,落在乾卦的六位上讲。六位就是六爻之位。但是,它还是表示乾卦的这个纲领原则。通过乾卦这个六位时成来统天御天,这表示什么呢?你们读下段“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乾元就是天道,天道不会变化呀,气才能变化,那么这个地方说“乾道变化怎么了解呢?这不是严格的念语言,是漫画式的语言。什么说“乾道变化呢?六位时成就是变化,有时间性,有空间性。道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因此不能说道有变化。我们是通过乾卦来象征地表示乾道,这个六位时成不就是乾卦吗?乾道不会变化,是六位时成这个气的变化倒映到道上成“乾道变化,阳气之六位倒映到乾元之道上而说“乾道变化。倒映就是反射、反映。这个漫画式的语言是这样形成的,你可以把它的漫画性拆掉,变成念的语言。这样才可以了解古典而能现代化,才能把它用现代语言讲出来,都有一定的讲法,不是随意讲的。

“乾道变化一句中变化一词不是描述语,不是天道的一个谓词。变化是阳气之六位反映到乾道上面而说“乾道变化,事实上还是气在变化。那么,你可以说六位时成这个气的变化就象征着道的创造性,象征着乾元之道的创造性,而不是象征道的变化。阳气的变化倒映到道上来而说“乾道变化,在乾道变化的过程中各正性命,这个过程是通过气的变化象征地表示的。故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是动词,主词省略了,这句的主词是万物,意即: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万物分别地皆得以正其性命。

王充说性成命定,性命是两个念,你的性成,你的命就定了。性成命定可以从两方面说,王充说的是用气,是气性,才性也属气性。但性成命定这句话也可超越地看,完全从理上看。从乾道这个地方看,这个各正性命就是超越地讲,是从乾道的理上讲,是用道,命是命令的命,是命令的应当之命,不是命运的命。义不容辞,不当说谎就不当说谎。这个地方各正性命是从天道说,根据《诗经说,这个道就是天命不已之道。

各正性命接下去就说保合太和,乃利贞。各正性命通过保合太和达至利贞各正性命是成其万物,每一个东西都得其成,所成万物一定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合作,这就是保合,不要冲突。然后提高一层才能达至太和。太,大也,至也。和,和谐也。乃,至于,达到。到保合太和的时候才有一种结果,才能讲利贞,就在保合太和这个层次上讲利贞这两个字。“乾道变化前面那一段属于元亨的阶段,保合太和属于利贞的阶段,元、亨、利、贞四个阶段,大分两个阶段,这是儒家道德形上学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易传乾元之道,乾元之道根据《诗经天命不已来。乾元即是形上实体(metaphysical reality)《中庸》言也是当作一个形上实体看,不只是道德的。把个人道德上表现的扩大化,诚的意思是实无妄,这个实无妄不但在人这方面说,就是宇宙那个最高的实体也是实无妄,虚假就不成了,虚假就没有天命流行。佛看天地万物后面的根据是无明,无明就没有实,所以如幻如化。那是一套宇宙观,那一套宇宙观跟儒家根本冲突,儒家讲诚体流行,所以儒家不赞成佛。但佛也能成一套学问,要了解佛很难。

《中庸讲诚,诚是宇宙间那个形上实体,这跟《易传乾元的意思一样。因此,濂溪以合释“乾元”说道体。元、亨、利、贞四个阶段,元亨属于诚之立利贞属于诚之复。所以吴草庐赞濂溪默契道妙

牟宗三先生周易哲学演讲录4

牟宗三先生周易哲学演讲录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