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老人”到“孩子”的转换

(2019-06-10 23:18:13)
标签:

生活

思考

杂谈

分类: 生活

又是星期一,属于紧锣密鼓、马不停蹄的日子。有按部就班的例会,还有各种俗务。而对于我,最重要的依然是做着安安静静的工作,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工作。继续完善上海的小学品德活动册,以及答案的书写。最明显的感觉是似乎写着写着,有一种智慧老人与纯真孩童的转换的错觉。因为活动册的答案是给老师看的,而答题的是小孩子。所以要以“智慧老人”的口吻,与教师分享如何教,然后以纯真无邪的孩童视角,写出孩童如何答。这是一件挺有趣的工作,也很有挑战。老人说话像寓言,孩子说话像童话;老人言说的是哲学,孩子吐露的是诗歌。还好吧,我喜欢做“无中生有”的创意的文字工作,虽然有时觉得自己还需要不断提升,可是就现状来说,似乎好像差不多,这种大而无用、劳而少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工种,书写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我还是适合并胜任的吧。不过,今天杂事缠绕,还有送审报告、封面等杂事联系,还有一本稿子写意见等,所以,灵感不如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时那样闪耀,缺少了些许活泼灵动,不过也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记录几处从“老人”到“孩子”的转换的书写吧。


从“老人”到“孩子”的转换

 从“老人”到“孩子”的转换

整体而言,本书中所有“生活七彩园”中的问题,都具有开放性、个性化。蕴含的逻辑也很简单:在互动交流中,把每一个小学生当做独特的成长中的个体来对待。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自我发掘和自我掌控自己的行为与生活,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在陪伴与引导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己,这样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良性状态。

1.想一想:妈妈为儿子做了哪些值得表扬的事,妈妈还会在便签里写些什么?请你试着补充。

2.说一说:从出生到现在,父母是如何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的?我们该如何回报他们?

这两个题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父母对自己衣食住行的照顾、喜怒哀惧等情绪的安抚、学习上的辅导督促、立身处世上的谆谆教导等方面谈。根据自己具体的生活体验,情真意切、言之有理即可。

从“老人”到“孩子”的转换 

整体而言,本书所有“反思小空间”栏目的内容,具有引导学生反求诸己、切己自反的性质,在静默的克己省察之中,更有利于道德意识的培养。所以,为了对学生的想法更加关注和深入,我们教师要同样细心地对待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这包括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和用词会对学生的感觉和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我们让学生反思的都是关于挫折、压力或两难情境下的经历,相信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这些讨厌的经历,无论大事小情,我们各自都有应对的方法,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甚至有时事与愿违、力不从心。但无论怎样,教师如果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焦虑和苦恼,并找到应对的方法,那么就会更好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学生努力前行,不畏挫折,即使犯错也不被错误打倒,不迁怒,不贰过,努力做到更好。

本题具有开放性。设身处地,首先想到小惠作为与自己一样的小学生,同样爱玩爱淘气,会犯小错误,知错能改,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其次,懂得妈妈批评自己的时候,也尽量准确地描述情况,不急不躁,是妈妈想让小惠以后做事也要有规有矩,不感情用事。自己要好好听妈妈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才会更好地成长。最后,反思是安安静静地自己对自己所作所为进行思考,每经历一件事情,自己总能从中学会一些东西,获得一些教益,这样会让自己给自己制订内心的规则,让自己遵守并做到,感受到成长的力量。

从“老人”到“孩子”的转换

还有就是,还得教孩子如何当班长。这也是有趣的悖论了,安安静静徜徉书海甚至空中楼阁,对当“领导”毫无志向的人,告诉孩子“理论”上如何做一个好领导。也是考验活泼的想象力了。

如果你是班长,发现同学们有以下行为,你会如何安排或处理?请说明理由。

1.  同学们约定放学后一起去看望生病的同学。

    支持同学们的行动,并与大家一同前往。去之前,问问生病的同学是否有需要补习的功课或者其他需要,大家帮助他排忧解难。同时,可以与同学一起给生病同学制作小卡片,写上祝福早日康复的话,表达大家的关爱之心等。

2.  有的同学互相抄作业。

    一方面,对于相关同学进行开导,说明相互抄作业的后果以及危害,抄袭作业既不利于自己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又会助长弄虚作假的行为、不利于诚信品德的养成。让同学做自我反省,努力改正。另一方面,可以让同学把“抄”作业转变为互帮互助地补习作业,班级形成良性互动,不懂就问。真实、真诚虽然会让自己显得“渺小”,却是比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抄作业更“伟大”。

3.  几个同学约定一起用武力帮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

    对于同学维护正义、打抱不平的心情表示理解并赞许,但是对于采取的行为表示反对。同学被欺负是不好的,但用武力回击,同样是不好的,以暴制暴只会造成更大伤害。与同学商量更好的解决方式,争取化干戈为玉帛。 

4.  一个同学希望班委会把一台节目全由他一个人承包。

    要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的处理。如果是一个同学可以担负的,且他还有积极性、能力,可以让他出一份策划方案,班委会讨论或者征求同学意见,得到认同便可以由他承包,并且由他负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完成任务。如果是一己之力无法担负的,向其说明理由,并邀请他与大家合作一同完成任务。班级的事是大家的事,应当大家一起做,汇集每个人的智慧会把事情办得更好。

今天做还为一本练习册写了意见,练习册改得挺好的,题目也清新活泼很多。便给一个“良好”,希望在不断努力改进中,我们会越来越好。

从“老人”到“孩子”的转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