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2016-08-19 21:37:37)
标签:

读书思考

生活

杂谈

爱灵魂

分类: 思考

    今早一睁眼就迟到边缘,昨晚读牟宗三先生的著作,脑细胞疲劳了就嗜睡。牟宗三先生的《历史哲学》,是结合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东方世界部》谈的,主体精神、绝对精神、客观精神……感觉自己脑细胞又不够用了,不过读这种有挑战的形而上的论述,的确比读“庸言庸语”振奋精神。但也只有经过这个思维过程的训练、论证,才能真正看到并笃信儒家“庸言庸语”的可贵与良苦用心:儒家是人文主义,对于人性非常了解,所以说话诚恳贴切,让人觉得有希望。有哲人说过:真正的哲学是让人在关键时刻做选择时运用的,如果了解得不透彻,碰到选择手足无措,到最后颠倒错乱,自己都觉得矛盾,立场何在呢?对此,儒家给出的让人人感受到光明与温暖的答案是: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也,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人的过程没有什么好去分析与比较的,因为每一个人资质不同,这就是儒家伟大的地方。不要比出发点,要比谁达到了终点,就像跑马拉松,最后跑到终点就都通过了。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孔子也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这里的“知之”,是指分辨善恶而言。生而知之的内容,一定是德行、行善方面,而不是某方面的技能。有些人天性纯朴又真诚待人,这是天资聪慧,可以凭一种直觉,未经学习就明白这些道理,天纵圣贤就包含这种意味。但孔子在此的意思是:不论早些或晚些,或以任何方式,只要最后知道了就都是一样的。孟子说:“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尽心上》)意即:尧、舜是顺着本性去实行仁义的;商汤、周武王靠着修身去实行仁义的;五霸是利用假借去实行仁义的。假借久了而不归还,怎么知道他们本来是没有仁义的呢?这段话的结论与“及其成功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都是儒家让人感动宽容之处:比知之更难的是行。有些人顺其自然就能行,毫不勉强;有些人受到勉强才去行。等到付诸行动之后,所成就的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要羡慕别人,就算被勉强,最后做到了就是做到了,只问结果有没有达到,不问过程如何。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儒家主张人无生而贵者,这是从生物之性而言,这一点人人平等,此为生之原质。人之所以为人之贵,由文化系统而见,亦由内在道德之自觉而见。孔子说,好学近乎智,爱好学习就接近明智了,真正的明智要由内在的觉悟开始。学习是向外的,可以帮助人达成内心的觉悟,但并不等于内心的觉悟。一个人喜欢学习就喜欢思考,每天学习,就经常会有新的观念进来,与过去的观念对照,加上新的人生体会,比较容易觉悟。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开始时差别不大,久而久之,每日有所增进的,真是绝尘而去。不断学习,会让原本仁心善意的人更尽善尽美,而“原质”稍逊一筹的,也有所提升。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都说黑格尔的文字拗口,但读他对人内在精神之光的比喻还是挺有意蕴的:太阳,光,从东方升起。光,简单地说,只是一“自身函摄之存在”。但是,虽然在其自身具有知此之“普遍性”,可是同时在太阳中,它亦作为一“个体性”而存在。我们可用想象,借盲者忽然有视觉时之情感来描写。盲者忽然眼亮,注视于黎明时光之微耀,上升的太阳之逐渐光明以至大放光辉。在此种纯粹的光耀中,他的个性之无限制的忘却就是他的第一阶段之情感——完全是惊呀。但是,当太阳已经升起,这种惊异即减消。周围的对象已被觉知,而个体即从那些对象处转而进到对于他自己内部存在之默想,因此,复进到此两者间的关系之觉知。于是,静的默想代替了活动:在白昼之终了,人们已竖起一个建筑——从其自己内部的太阳而构造起的一个建筑;而当在夜间,他即默想这个建筑,他估计它比原来那个外在的太阳更高。因为现在他对于他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自觉的关系中,因而亦就是一种自由的关系中。如果我们牢记此想象于心中,我们将见它能象征精神之伟大。

不过黑格尔还是没有莎士比亚“伟岸”,因为莎翁用文学把哲学表达得淋漓尽致,就拿莎翁笔下的逗侃骑士福斯塔夫来说,哈尔王子说他“吃饱喝足就躺在长椅上打鼾,让油脂蒙住了心”时,他辩解“一个好逸恶劳的人为他的理想而努力还是罪过吗?”当哈尔王子指责他临阵脱逃时,福斯塔夫巧辩:“你知道,我是想很勇敢的,可是本能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勇气,是我的本能让我成为懦夫的!”当哈尔王子责备福斯塔夫食色毫无节制,只是臃肿的恶棍时,他狡辩:“王子,我在像你这个年纪时,我的腰身还没有鹰爪那么粗,都是该死的叹息忧伤,把一个人吹得像气泡似的膨胀起来!”当哈尔王子批评他没有忠信仁义时,福斯塔夫巧言令色:“你愿意听我解释吗,王子?你知道在天真淳朴的太初,亚当也会犯罪堕落;那么在眼前这种人心不古的万恶时代,可怜的福斯塔夫还有什么办法呢?你看我的肉体比无论哪个人都要丰满得多,所以我的意志也比无论哪一个人都要薄弱一些。”莎翁用最幽默的笔调说出了哲学家对人性人心的理解。人,最不愿意直面审视自己的内心,因为善恶是非曲直正邪体现的良知就在那里,当静默相对时,会清晰呈现,但这样做会让自己陷入痛苦,发现人之为人的不完美,人总是在日渐老去的躯壳中、在限制中表现自己的精神,所以人宁愿永远看着外面的世界也不去观照自己的内心。而一旦真正有勇气去观照自己的心时,会发现人之为人最“伟大”之处在哪里?就是老子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真正的勇敢不是敢于做什么,而是敢于不做什么事。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好了,天马行空得跑偏了,言归正传。儒家给予人温暖与力量的方式是,他不去纠察一个人本性中有什么成分,只是微笑着希望人把本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实践出来,呈现出来就好。就像曹交他问孟子为什么自己成不了尧那样的人,孟子劝他:穿上尧穿的衣服,说尧说的话,做尧做的事,久而久之就变成尧了……这就是儒家如春天般让人感受美好的所在啊,有容乃大,能容才能成就最大的事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庸言庸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