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瑟罗》:用一颗悲哀的心读完一段悲哀的故事

(2016-01-08 23:47:31)
标签:

读书思考

杂谈

分类: 思考

今天闲暇,又读了一遍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瑟罗》,戏剧的最后一句就是“用一颗悲哀的心报告这一段悲哀的故事”。主角奥瑟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不少名门贵族向苔丝狄蒙娜求婚她都拒绝了,却私下与奥瑟罗成婚。并抛下老父,离乡背井,远别亲友,与奥瑟罗相依为命。奥瑟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因自恃可以担任副将却被委任为旗官,对奥瑟罗怀恨在心,表面装出一副卑躬屈膝、老实忠诚的样子,背后用离间计诬陷奥瑟罗的妻子苔丝狄蒙娜与副将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瑟罗信以为真,愤怒中掐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等到真相大白后,悔恨交集,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旁。这一遍读内心已然平和,没有了第一遍读时那种愤懑压抑的心情,而是以叔本华的哲学视角,以旁观者的心情重新品味悲剧的内涵。

《奥瑟罗》:用一颗悲哀的心读完一段悲哀的故事

按照叔本华的悲观的哲学的要义:人的总体命运是沉重和残酷的,那是挣扎、受苦和死亡的命运。事实上,痛苦是一个净化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只有经过这一净化过程才会神圣化,亦即从生存意欲的苦海中回头。而《奥瑟罗》悲剧的巨大力量,就是让每一个敏感的人,通过了解主人公的痛苦以及幻灭,内心深处体验到一种升华,以及由此升华引致净化。也就是说,悲剧开始铺陈的幸福,总给人“昙花一现”的惴惴不安。例如,暴风雨之后,奥瑟罗在狂风肆意的海上激战后凯旋,与新婚妻子团聚,他激动地说:“要是我现在死去,那才是最幸福的;因为我怕我的灵魂已经尝到了无上的欢乐,此生此世,再也不会有同样令人欣喜的事情了。”苔丝狄蒙娜说:“但愿上天眷顾,让我们的爱情和欢乐与日俱增!” 大概到了悲剧的第三幕和第四幕,敏感的读者因看到了主人公的幸福越来越受到威胁和破坏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例如,嫉妒让奥瑟罗备受煎熬,自己之加之于自己的伤害是世上最大的伤害,他哀叹“要是上天的意思,要让我受尽种种折磨;要是它用诸般痛苦和耻辱降在我的毫无防卫的头上,把我浸没在贫困的泥沼里,剥夺我的一切自由和希望,我也可以在我的灵魂的一隅之中,找到一滴忍耐的甘露。可是唉!在这尖酸刻薄的世上……我的心灵失去了归宿,我的生命失去了寄托,我的活力的源泉,变成了污池。”而到了第五幕,主人公的幸福遭受到完全的破坏——读者也质疑“这就是为整个元老院所同声赞叹、成为全才全德的那位英勇的摩尔人吗?这就是那喜怒之情不能把它震撼的高贵的天性吗?这就是拥有命运的箭矢不能把它擦伤穿破的坚定的德操吗?”这时候,读者的情感体验,比起看到主人公非常幸福时所感受到的愉悦,是完全不同的,是更为深刻的:那种被悲戚所刺激起来的内在体验、那种伴随着黯淡水彩般同情的感觉,那种命运的真实打击时奥瑟罗的呐喊,“谁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现在我已经没有那样的本领了。”这一厄运的沉重打击最终让奥瑟罗进入完全死心断念的境界。对陷害自己的伊阿古说出了“那也好,我要你留着活命;因为在我看来,死倒是一桩幸福。”

《奥瑟罗》悲剧中最为让人悲哀凄凉在于,剧中的“好人”命运的无常与悲惨。女主角苔丝狄蒙娜的父亲,是备受人尊敬爱戴的元老,早早去世,女儿的婚事是他致死的原因,悲伤摧折了他衰老的生命。后来一位亲戚见他女儿的惨死哀叹“她父亲要是还活着,看到这一惨状,一定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的。”当年公爵要派奥瑟罗出征前,见到火速赶来求见的元老,问:先生,我们正需要你的见教和帮助呢?元老坦诚相告为了女儿被拐之事求助:我也同样需要您的指教和帮助。殿下,请您原谅,我并不是因为听到了什么国家大事而从床上惊起;国家的安危不能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我的个人悲哀是那么压倒一切,把其余的忧虑一起吞没。可是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双方在公爵面前,信誓旦旦两情相悦,公爵被打动,并对元老劝慰:“让我替你设身处地,说几句话给你听听,也许可以帮助这一对恋人,使他们能够得到你的欢心。眼看希望幻灭,厄运临头,无可挽回,何必满腹劳愁?为了既成的灾祸而痛苦,徒然招惹出更多的灾祸。既不能和命运争强斗胜,还是付之一笑、安心忍耐。聪明人遭盗窃毫不介意;痛哭流涕反而伤害自己。”元老无奈回复:“让敌人夺取我们的海岛,我们同样可以付之一笑。那感激法官仁慈的囚犯,他可以忘却刑罚的苦难;倘然他怨恨那判决太重,他就要忍受加倍的惨痛。种种譬解虽能给人慰藉,他们也会格外添人悲戚;可是空言毕竟无补实际,好听的话几曾送进心底?”

另一个好人的悲剧是女主角苔丝狄蒙娜,她貌美贤德,口才敏慧,能歌善舞,是人间无比的佳人。她的忠心是这样单纯,比赤子之心还要简单而纯朴。结果却最终被自己最爱的人亲手掐死。直到死前,她还不明白自己为何被指责谩骂,还信誓旦旦地说“无情可以给人重大的打击;他的无情也许会摧残我的生命,可是用不能毁坏我的爱情。”

最后,戏剧的主人公奥瑟罗,也是公认的好人,他坚定仁爱、坦白爽直,是大将之才。可是,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多疑善妒的奥瑟罗,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引起一场是非。伊阿古就这样无中生有地给奥瑟罗一副毒药,“虽然开始的时候尝不到什么苦涩的味道,可是渐渐在血液里活动起来,就会像火山一样轰然爆发”。“多疑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有了什么理由而嫉妒,只是为了嫉妒而嫉妒,嫉妒是一个凭空而来、自生自长的怪物。” 本来一个很好的汉子,却会中一个万恶的奸人的诡计,最后,当他得知真相,他因扑风捉影、被人愚弄而杀死“世上最温柔纯洁的妻子”时,哀叹:“我的勇气也离我而去了,每一个孱弱的懦夫都可以夺下我的剑。可是奸恶战胜了正直,哪里还会有荣誉存在呢?让一切都归于幻灭吧!”

    为什么呢?难道永恒的正义不是应该:谁要是清白无过,谁就会免除痛苦,谁就更值得幸福吗?按照叔本华的观点,悲剧和人生经验却大声地反驳这一点。严肃和深刻地解决此难题的,却是基督教的这一教义:对于人来说,功始终难以抵罪。人最大的罪过就是出生了!以人的方式出生,就把欲望的种子就已经成为本质和存在。奥古斯丁以寓言的方式说,只有在偷吃禁果之前的亚当才是无罪和拥有自由的;但自那以后,他就陷入原罪的必然性之中。由于这一罪疚必然来自他的意欲,尽管一个人的行事都合乎美德,但仍然非常合理地饱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因而就是不幸福。功并不足以抵罪,“先有本质,后有本质的发挥”。只要我们的意欲维持不变,那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另外别的样子。一个耽于欢乐或是渴于复仇的人,他的耳朵是比蝮蛇更聋,听不见正确的判断的。这些都是由于自身各种欲望引起的盲目,而偶然导致的后果就是必然的悲剧。悲剧所发挥的特有效果,就在于悲剧动摇了我们那与生俱来、未经思考反省的认识“生存的目的就要过得更快乐和幸福。”。悲剧透过伟大和令人诧异的例子,让我们活生生地直观看到人生的真实,并以此揭示出人生的深刻涵义。正因此,人们把悲剧奉为最高贵的文学形式。在另一种光线下看视所有事情,就会发现这一世界虽然并不合乎自己所愿,却是合乎自己现在所想:我们是夹杂着泪水来到人间,人生的历程从根本上永远都是悲剧性的。一般来说,在一个人的愿望和渴求达到最炽热之时,痛苦和悲伤也随之而至。快乐和享受并不曾真的给予人们它们所许诺的东西,并没有让人得到内心的满足。相比之下,痛苦和磨难却异常真实,并且超出了人们对其的估计和预期。这样按照叔本华的思考方式,各种各样的不幸虽然仍会伤害到他,但却再也不会让他感到惊讶,因为他已看出这样事实,无论他将遭遇到什么,他都能保持镇定自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