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爱与灵魂”的神话

标签:
读书思考杂谈爱灵魂 |
分类: 思考 |
一天依旧读书为乐,依旧沉迷于“神话是大众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的主题,在关于梦的启蒙之书中,领略人类那不可知部分的隐秘与神奇。感到挺有趣的是一个关于“爱与灵魂”的古希腊神话:厄洛斯与普赛克。“厄洛斯”(Eros)是爱神在希腊神话中的名字,但我们更熟悉他的拉丁名字:丘比特。在这个神话里,普赛克(Psyche,意思是“灵魂”)是一位凡间年轻的公主,她有着非凡的美貌,人们甚至放弃了对维纳斯(美神)的崇拜,转而开始崇拜她。维纳斯非常嫉妒,于是派自己的儿子丘比特去报复。设法把普赛克嫁给世界上最丑恶凶残的毒蛇,因为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可以让任何人堕入情网。但当丘比特见到普赛克时,竟擅自把箭射自己身上了,还瞒着自己的母亲,娶了普赛克为妻。维纳斯发现了这个秘密,把丘比特锁在自己的住所,不允许他们见面。经过了一系列艰苦磨难,最终丘比特恳求宙斯准许普赛克永生不死,成为女神,丘比特和普赛克重新结合。
书中给出的注解有两方面值得一提,一方面说从神话中发现自己内心中的不同方面:在古希腊,在哲学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之前,神话是人们理解人类生活的主要向导。这些神话并不只是关于想象中的各种生灵的、巧妙的故事,它们是对人类生活的本质的深刻反思,整个社会都把它们视为毋庸置疑的真理。因此它们是希腊宗教的核心成分。这些神话中包含的心理学是散乱的,并不总是前后一致。关于人类的本性,它们没有给出单一的、统一的画面。每个神话叙述的焦点都是神与人(或其他神)之间的斗争。那些神常常具有跟人一样的性格特点。因此当我们阅读这些神话时,应该把所有的角色(无论是神还是人)都看成是我们自己的不同侧面的代表。这是从古代神话中获得心理学洞识的关键,也是从我们自己的梦中获得洞识的关键。像弗洛伊德这样的现代心理学家都是在很多神话中发现跟人的处境密切相关的、深刻的心理学真相,哪怕这些神话既不成体系,又具有高度的象征色彩。它们像是整个文化做的梦,揭示了整个“完整的民族”的心理构成。
另一方面是荣格心理学中原型理论对这个神话的注解:荣格的无意识心理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悖论:对于任何一种原型,为了充分领会它的含义,我们的目光必须超越它。由此,每一个人在某一层意义上,都代表着整个人类及其历史。整个人类所需求的,可能也是每个个人所需求的。尽管人类历史堪称伟大,而每一个人可能仅属渺小。荣格认为,每个人的内在故事都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基本的、深层的“神话”发展起来的,这些神话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原型象征可以成为有洞察力的向导,帮助我们解释古代神话和童话故事的心理学涵义。对于丘比特(或厄洛斯)与普赛克的神话,如果我们把普赛克(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灵魂”)视为主人公,那么她应该代表着女性的自我。丘比特——普赛克的爱人,应该是她的男性特质(荣格认为,每一个男人灵魂深处会有一个永恒的女性形象,一个明确的女性形象……女人则以拥有男性的基质作为补偿,因此她们的潜意识中留下了男人的烙印),丘比特的母亲则是阴影人物,因为她在故事里一度让丘比特远离普赛克。普赛克的姐妹们应该被视为人格面具,因为当普赛克过河时,她们留在了属于人世的那条岸边(意识领域)。
不过,在我看来,解读一个神话,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正如对于“爱与灵魂”的理解,可能承认自己不知道它有什么客观的注解更确切。理由是没有人可以定义爱,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因而没有单一、囊括一切的定义。或许在人类所有经验中,“爱与灵魂”的确是最神秘的经验之一,而且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首先依赖自己的经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经验根本无法被充分描述出来,在静默中或许比在言谈中更能理解自己的经验。
书中的解释用了很多专业术语,而我知道自己信口开河的解读会更有意蕴,虽然也更不严谨。不过,倒是可以自得其乐的说几句。神话中的人物一定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丘比特这个小胖孩,他就是为什么人们说“爱情是盲目”的来源。就看他自己的遭遇:一见到公主,一个爱神的心就超出了他的心所能承受的渴求,而这种渴求也不在他智力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内,更把他母亲布置的任务忘到九霄云外。而这种痴迷的“坠入情网”,属于浪漫的爱,因此此时丘比特娶的公主也是凡人,是有朽的,会死的,因为浪漫的爱把爱情视为身不由己的感受,按照荣格的观点,浪漫的爱是把自己未经整合的男/女特质投射到对方身上,感受变化无常,投射也不可预期,因此浪漫的爱几乎总是短暂的。大多数情况下,纯粹的痴迷不会超过九个月——跟正常的妊娠期一样长。而真正的爱是承诺,是稳定,是自我把握,不同于浪漫的爱的激情,突然与不可预知。真正的爱是收回投射后发生的,而不是用互相用投射来包裹对方,也就是丘比特与普赛克发现对方真实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内心投射出去以为的样子后,有嫉恨、有阴影、有人格面具,然后经历一系列磨难、考验与怀疑,最后,由“我爱你,因为……”变成了“我爱你,尽管……”(此处是弗洛姆的观点)。真正的爱鼓励收回投射,更准确地感知自己和对方,并去鼓励彼此成长,实现自身完整,而浪漫的爱却无心关注双方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个人成长。虽然,人只要以人的形态活着,“完整”的涵义必然只是“在通往完整的道路上前行”。这意味着,完整的人是爱的能力高度发展的人,人类之爱的最高形式是用更冷静、更明智的爱的态度来平衡充满激情的浪漫冲动。由此,丘比特的爱走向完整,普赛克便也成为不朽的,永生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