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则为凡,悟则为圣

标签:
生活杂谈 |
分类: 生活 |
一天大半时间是研讨,晚上我们仨看了电影《速度与激情》。静下来回望一天,姑且用个书面语把内容贯穿,就叫做“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吧。
早上骑车去加班,一路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可能昨晚下雨导致降温,有冬天又回来了的感觉。到单位讨论,时间飞逝。我提出的问题都是终极追问:“道德有没有明确的根据或基础?能找到理由说明人应该善良、做公正的事而不做坏人坏事吗?什么样的说服与教导才能推动学生从现在开始以至在未来的人生中,自动自觉的公正行事、与人为善?”我的问题,得到了有如哲人情怀的回复:凡是不可言说的就保持静默;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然后我也静思默想,给出一个高屋建瓴的励志语:思想品德唯一的目的是努力提升自身,而不是滔滔不绝地斥责旁人;是随时扪心自问不管别人怎么样,我想做一个怎样的人?一件事情不够坚定的原因,在于它在一个人心中不纯粹、不坚定。
开会好无趣啊,真不如会后,与同事的畅谈有趣。同事说:“我们这门课程真是不好写啊,人文学科就很难找到客观真理。”我说因为我们直接面对与言说的是人——自然界最复杂、最高级的生灵。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由于认识互异,对人生的了解不同,看到的人世间就不同了。冯友兰不是说过嘛,有如旅行登山一样,地质学家与诗人虽同往游山,可是地质学家的观感和诗人的观感却大不相同。同事说:“可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内心的善良是大家都能感同身受的啊?”我笑着说:“善良,是大家都感受到的。可是人生的复杂在于,换个场景,换个境遇,可能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我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实习小护士内心特别善良。在给患者打针时,下针就手软,拿针头扎患者九下都没找到血管。最后十分窘迫地对患者说:“您放心,第十针,我一定努力!”患者咬着牙说道:“小姑娘,你姓李吧?”小护士十分惊喜:“您怎么知道的?”患者说:“一看你就是传说中的李十针(时珍)啊!”同事大笑。
然后又说到讲“诚信”问题也不好讲,我又说:讲诚信,我们会有理有据地说,诚信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所有自由交往、保持良好秩序和保障自己财产的基础。引导学生从现在起为人处事要正直、老实。可是,当这些十多岁的孩子步入社会,一部分人大富大贵,一部分人穷苦潦倒,相比之下,谁更会下定决心把诚信奉为神圣不容侵犯?大富大贵的人,懂得要想获得更多财富依仗买卖双方的信誉和相互之间的信任。而穷人看到自己注定要在穷困中劳累工作,而富人却在他们的眼里过着富足、懒散的生活。这些穷人很难会承认这种不平等是与一个人所作出的贡献大小和一个人是否诚实地谋生恰成比例。如果穷人不承认这一点,那他们会想起儿时从我们教材上学来的名言警句,以促使自己做出正直、诚实的行为和制止自己染指别人的财富吗?同事又回答不上来了。“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对于我们自己的学科,多想一步,就写不出东西来了。悲催!但是思考得越深入,才会有更质朴的话语,与更博大的情怀。
最后,又说到孩子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一味灌输,如何用我们的手引领孩子成为他们最好的样子。想想吧?不自觉想到叔本华关于时间对于人的成长的论述:我们能够从许多疾病中完全恢复过来,就是因为我们让这些疾病自然发展,在完成这一过程以后,它们就自动消失,不留下一点痕迹。但如果我们要求马上就健康无恙,那只能预支时间。疾病治好了,但利息将会或者是虚弱的身体或者是疾病在以后的生命中反复发作。试图强迫正常、适中的时间加快步伐,是要付出至为昂贵代价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小心,不要向时间欠下高息债务。
晚上看的《速度与激情7》,这里的人物都不让人反感,即使是反面的角色。因为他们是有着不同个性的真实的人,他们做着发自内心认为应该做的事——为弟弟报仇的哥哥和保护家人的“飞车家族”。他们都不贪生怕死,是硬汉与硬汉之间的较量,没有妥协,没有猥琐,只有光明磊落。“飞车家族”的头,被说成是有领导天赋,我想与其说他有领导天赋,不如说他能尊重并真心诚意的信赖他的兄弟。他深深地懂得,结识并不是需要相互知道一切,而是互相关爱和信赖。尽其所能地把自己的部分精神本质给予自己的兄弟,并把兄弟回复给自己的东西作为珍宝珍藏接受。这是对别人精神本质的敬畏。“迷则为凡,悟则为圣”,或许在电影中反映的就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