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动物馆和小达尔文俱乐部

标签:
古动物馆小达尔文俱乐部育儿 |
分类: 课余生活 |
按照生物的演化序列,中国古动物馆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四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并包括东厅、贵宾厅等特展厅。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展出了从中精选的有代表性的藏品近千件。展品之精美、种类之齐全,堪称亚洲第一、中国之最。这里陈列着自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的地层中产出的史前各门类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包括无颌类和有颌类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等,全面展现了史前动物和古人类的自然遗存及其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中国古动物馆展出的珍贵展品中包括来自非洲的特殊礼物 “活化石”拉蒂迈鱼、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被编入我国小学课本的古动物黄河象的骨架,以及神秘的“北京猿人”头盖骨丢失前复制的仿真模型等。最近馆内又增添了长有羽毛的恐龙、世界最早具有角质喙的古鸟类、世界首枚翼龙胚胎、中生代能吃恐龙的哺乳动物等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的珍稀标本。通过我们丰富的展品和故事,以及集科学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多种多媒体电子游戏设备,观众可以在游乐的同时全面、系统地了解史前生命演化的知识。
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小镇东伦敦海港的一条渔船上,一位在当地博物馆工作的年轻女孩拉蒂迈仔细地挑拣着海洋生物标本,突然她眼睛一亮,一个上世纪生物学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海洋探险故事拉开了序幕。让拉蒂迈小姐兴奋的是一条全身闪耀着逼人蓝光的怪鱼。与所有现存的鱼类不同,这条鱼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其肉质肢体状的鱼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
拉蒂迈把鱼运回了博物馆,请人鉴定,可谁都不认识,博物馆客座鱼类学家史密斯博士又恰巧外出度假。圣诞节前夕的南非天气炎热、潮湿,鱼身美丽的蓝色开始褪成褐色,如何保存这条大约1.5米长的怪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镇上只有太平间和食物冷冻库具有足以容纳这条大鱼的冷藏设备。拉蒂迈请求帮助都遭到了婉言拒绝,无奈之下找到了少许福尔马林用报纸浸湿后包裹鱼身,以延缓鱼体的变质。
12天之后,拉蒂迈的信终于到了史密斯的手中。透过拉蒂迈所画的粗略素描,史密斯一眼就认出,这是一类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鱼——空棘鱼,它们在大约六千五百万前就同恐龙一起灭绝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也仅限于留在岩石上的片断记录。史密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立即拍电报给拉蒂迈,让她精心保管标本。但史密斯担心的最坏情况还是已经发生了。蓝色的怪鱼已成为一具剥制标本,只保留下来皮肤和内部骨骼,而内部器官与组织都作为垃圾倾倒到印度洋中去了。
拉蒂迈小姐绘制的第一条拉蒂迈鱼草图。凭借这张图,史密斯判定空棘鱼“起死回生”了。
这条鱼后来被命名为拉蒂迈鱼。空棘鱼“起死回生”的故事很快在全世界掀起波澜,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这一发现时,开篇用了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的一句话“非洲总是可以发现新东西”。第一条拉蒂迈鱼是在南非查郎那河河口外捕获的,当地水深约70米。为了寻找第二条拉蒂迈鱼,史密斯夫妇花费了整整14年时间,走访了非洲东海岸所有的小渔村,并四处悬赏。1952年,又是一个圣诞节前夕,拉蒂迈鱼在科摩罗群岛终于再次现身。为了尽快获得这条鱼,史密斯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南非总理,动用军用直升飞机,最后还差点引起南非与法国间的纠纷,因为科摩罗当时是法国殖民地。以后在科摩罗海域又有近两百条被捕获。科摩罗政府赠送给中国共四条,分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1997年在距科摩罗有半个地球远的印度尼西亚,拉蒂迈鱼再一次被蜜月旅行中的美国青年尔德曼偶然发现,拉蒂迈鱼的地理分布也成为新的需要解答的谜团。
拉帝迈鱼为何被称为“活化石”:
有关追踪拉蒂迈鱼的故事很多,每一位见到拉蒂迈鱼的人都会被它深深吸引,它把我们引向了逝去的年代,告诉我们4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模样,它们在水中是怎样生活的。
大约4.1-3.8亿年前,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是在水中漫游的肉鳍鱼类。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就是从这类鱼中演化而来的。肉鳍鱼类跟形态各异、种属繁多的辐鳍鱼类同属于硬骨鱼纲中两个独立的亚纲。肉鳍鱼类虽然直接关系到四足动物的起源,然而现生种类却非常有限。在拉蒂迈鱼被发现之前,我们只知道3种生活在南半球的肺鱼,其他资料都来自化石记录。空棘鱼是肉鳍鱼类中非常保守的一个支系,在演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的体形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也是史密斯根据一张草图就能辨认出拉蒂迈鱼是空棘鱼,并称它为“活化石”的原因。
1937年,芦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了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我国的科学家也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颠沛流离中仍为国奋进的生涯。杨钟健是这样离开北平(现在的北京)来到西南大后方的。1938年7月,他担任了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的主任,很快就开展了对云南地区的地质和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工作。当年冬天,地质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就在野外调查中在昆明西北方的禄丰盆地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
一年后,杨钟健与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禄丰考察,又发现了新的化石地点。他们随即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和丰富的野外地质资料。所发现的化石动物群被称为禄丰龙动物群,其中包括属虚骨龙类的芦沟龙、属肉食龙类的中国龙、属古脚类的兀龙、云南龙、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以及属似哺乳爬行类的卞氏兽等珍贵化石。其中,材料最为完整的就是许氏禄丰龙。
许氏禄丰龙的研究论文发表于1941年,它的种名献给杨钟健院士在德国的导师许耐教授。禄丰龙属于古脚亚目板龙科。它长约6米,站立起来身高超过2米。它的头小,嘴部尖尖,鼻孔呈正三角形,眼眶挺大。生长牙齿的齿骨又细又弱,上牙大约有27颗,下牙有20颗,呈扁平的叶子形状,前后边缘还都有锯齿。许氏禄丰龙的脖子挺长,有10个颈椎(脖子部位的脊椎骨)。它的背椎(背部的脊椎骨)有14个,荐椎(腰部的脊椎骨)有3个,尾椎(尾巴上的脊椎骨)有45个。它的颈椎和背椎都相当粗壮。许氏禄丰龙前肢短,后肢长而且粗壮;前后足都有5个指(趾)头,后足的趾骨比前足的指骨强壮;前后足的第一爪都发达。由此推测,它活着的时候可以用后足站立和行走,尾巴拖在地上起平衡作用。在觅食或休息的时候,它也可以前肢着地。
许氏禄丰龙生活在大约2亿年前,是侏罗纪早期的素食恐龙,也因此成为最早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恐龙之一。它经常游荡在湖泊或沼泽岸边,以茂密的细枝嫩叶为食,不过,它也很可能偶尔吞食一些能够容易捉到的小昆虫。
在遥远的250万年前的甘肃省合水县,有一头大约有60岁左右年迈的大象到河边喝水,不小心滑到了河里被泥沙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后,它变成了化石,并被人们发现,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掘、整理和研究,科学家根据它的形态特征和发现地点给它取名为“黄河剑齿象”,因发现于黄河流域被人们俗称为“黄河象”。
黄河剑齿象是世界上保存化石最完整的大象,也是亚洲所发现的大象化石中最大的,它的身高3.81米,骨架总长(门齿基部至尾的下垂部)4.52米。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象化石中保存最完整的,它全身的骨骼只有垂下来的尾巴没有找到。科学家分析可能它在陷进泥沙时尾巴露在外边,因此腐烂掉了,没有保存为化石。
那么为什么黄河象的其它骨骼在经历了250万年后还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呢?科学家们分析,黄河象被泥沙埋没后,这一地区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地壳变动,没有经过流水的搬动,而且保持着不站不卧的姿势,这就证明黄河象埋藏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里。今天它高高地屹立在中国古动物馆特意为它设计的展厅内,让人们一睹它的雄姿。
序号 |
活动主题 |
活动内容 |
活动时间 |
地点 |
备注 |
1. | 乐园:“探梦恐龙岛”之旅 | 在中国首家巡游式古生物主题乐园参加智力竞赛、公园探宝等活动 | 7.16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探梦恐龙岛” | * |
2. | 野外:探访白垩纪 | 参加海峡两岸古生物夏令营,在辽宁野外采集化石,与台湾同学共叙亲情 | 7.17-7.20 | 辽宁朝阳 | |
3. | 野外:长白山探秘之旅 | 观察高山植物、动物和生态,了解吉林古生物,贴近清新自然 | 8月上旬 | 长白山 | * |
4. | 动手:模拟修理化石 | 向高级技术人员学习修理化石,并亲手操作 | 8.22 | 古动物馆 | * |
5. | 野外:植物园寻宝 | 了解各类植物的基本知识,植物学扫盲之旅 | 9.26 | 中科院植物园 | * |
6. | 野外:京郊化石考察之旅 | 亲身体验化石挖掘的乐趣,现场学习地质古生物学知识 | 10.2 | 京郊 | * |
7. | 讲座:大自然的设计 | 讲述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 10.30 | 古动物馆 | * |
8. | 短片:动物保护影片 | 动物保护基金会提供 | 11.28 | 古动物馆 | |
9. | 联欢:恐龙奇妙夜 | 游戏、小品和表演节目 | 12.31 | 古动物馆 | * |
10. | 野外:云南科技英才之旅 | 云南植物所、禄丰恐龙馆、澄江动物群 | 2011.1 | 云南 | * |
11. | 学习:古动物馆探宝及知识竞赛 | 在古动物馆寻找宝物及考查古生物知识 | 2011.1.16 | 古动物馆 | |
12. | 培训:小小讲解员培训班 | 请所内研究生作为主讲老师,系统讲授古生物知识,使学员能独立对观众进行讲解,考核合格颁发证书。 | 2011.2 | 古动物馆 | * |
13. | 讲座:兔子的演化 | 研究所专家讲解兔子家族的变迁 | 2011.2.6 | 古动物馆 | |
14. | 学习:了解心理健康 | 进行心理测试及游戏 | 2011.3.6 | 古动物馆 | * |
15. | 学习:参观化石修理室、标本馆,与科学家面对面 | 与专家面对面,到科学家办公室听化石研究背后的故事 | 2011.3.27 | 古动物馆 | |
16. | 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 参观周口店北京猿人博物馆和古人类遗址 | 2011.4.5 | 周口店博物馆 | * |
17. | 动手:手工吧 | 制作彩陶恐龙雕塑 | 2011.4.24 | 古动物馆 | |
18. | 野外:京郊化石考察之旅 | 亲身体验化石挖掘的乐趣,现场学习地质古生物学知识 | 2011.5.2 | 京郊 | * |
19. | 活动:中科院科普日 | 参加中科院科普日活动 | 2011.5 | 古动物馆 | |
20. | 动手:古生物复原图大赛 | 手绘古生物大赛 | 2011.6.1 | 古动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