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紫禁城的面纱(一)

(2010-04-14 20:32:07)
标签:

爸爸随笔

故宫

紫禁城

等级

分类: 有多远走多远

    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豆终于踏进了故宫的大门。其实很早就想带豆去探秘紫禁城,但一直没有成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豆爸对故宫也仅仅是一知半解。在这之前,我已经去过三次故宫了,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帮人实现到此一游的梦想而已。为了给豆当一回真正的导游,豆爸足足做了两个月的功课,书本、网站、音像资料,统统学习一遍,搞到最后,我都特着急去故宫看一眼。

    行程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故宫的已开放部分,规划一条参观路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午饭后带豆启程,首先打车到东华门。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初,东华门只准内阁官员出入,乾隆朝中期,特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皆由东华门出,民间俗称“鬼门”。东华门门钉与其它三门九路九颗不同,为八路九颗,内含阴数,相传也与此有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数数东华门的门钉是不是八路九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从东华门顺着护城河往南,不一会儿就能看到午门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售票处就在午门外,今天还可以享受淡季票价(40元),下个月就要60元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为杀人刑场是不可能的,此说是不合史实的。

   这是午门的后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走进这道大门,神秘的紫禁城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参观紫禁城不可能面面俱到,时间上肯定不允许。这一次我就重点给豆讲讲皇家建筑的等级规则。

    从门钉的数目看,午门的级别就要高于东华门。明清规定,皇宫的正殿门和一品至三品官员府第门为红色,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皇宫大门门钉纵横各九路,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一品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四至五品大门纵横各五路,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廷广场---太和门广场,内金水河从广场中部流过,河上横跨五座汉白玉石单孔拱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处处不忘练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参观文华殿的时候,豆对大门栓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走进太和门,著名的外朝三大殿呈现在眼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单体建筑。

    明清时期官式建筑的房顶分为九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卷棚歇山顶、尖山式悬山顶、卷棚悬山顶、尖山式硬山顶、卷棚硬山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前面的太和门就是重檐歇山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太和门建于单座的汉白玉石高台上,而太和殿是建于三崇汉白玉石高台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太和殿广场东侧的体仁阁则是带汉白玉栏杆的青砖砌筑高台,属于第三等级。如不带汉白玉栏杆就属于第四等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明代宫殿以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正式建筑为最尊贵,其次为七间、五间、三间。太和殿为面阔九间,而太和门则是七间。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紫禁城的木材以金丝楠木为最贵。柱子以金色级别最高,其次为红色,再次是黑色。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

    这是太和殿的后门,豆正在抠门上的金粉。说是要回家收集起来卖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蹲脊兽是安装在垂脊檐角上的装饰,数量以多为贵。太和殿最多,用了11个。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下面是紫禁城里随处可见的用来蓄水救火的大水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太和殿后面就是中和殿和保和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