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学兼闺蜜家里新添一男丁,虎头虎脑,煞是喜人。宝宝的妈妈奶水不足,闺蜜便要给小宝宝买奶粉,谨表姐弟之谊,我也就舍命陪女子,和她一起去了。
由于不知道买什么品牌好,我们首先百度了一下,却很惊愕地发现,潜伏了一年多,毒奶粉竟又抱团复出了,只不过这次换了个马甲,主要以炼乳、棒冰、雪糕的方式流入市场;更令人崩溃的是,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居然还是以前曾经被查处或者被勒令整改的企业。这不由得让人叹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只要有利润什么事儿都敢做啊。
http://s16/middle/61c5c7b8t7eb6cb74d1ef&690
我和闺蜜正在佩服这些企业屡败屡战的精神,一家企业引起了我们俩的注意。山东淄博“绿赛尔”,这家甚至有自己的奶源基地的企业,早在09年就已经被查出产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如今东窗事发的时候,车间里居然井然有序,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产活动,这确实很令人费解。曾经的“绿赛尔”摇身一变,变成了“康智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使用的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老手法。网上的另外一篇新闻称:在食安办曝光这一系列事件的一个多月之前,就已经下文要求全国全国各省市彻查上海熊猫乳业、淄博绿赛尔、五洲食品、凯达冷冻厂等企业的三聚氰胺超标产品,这也表明该查处已在全国各地暗中进行达一个月之久。尽管频出重手,三聚氰胺却还是屡禁不止,悲哀啊悲哀!
http://s2/middle/61c5c7b8t7eb701d87a51&690
2008年9月,毒奶粉事件爆发,三聚氰胺一夜之间迅速走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学化学的也要考它。网上有一篇热帖,曾把三聚氰胺和汶川地震折射出来的人性放在一起做了个对比。两相比较,反差显然是巨大的。暂且撇开所谓的人性不谈,汶川地震中曾出了个“猪坚强”,就有网友把三聚氰胺戏称为“毒坚强”,确实是生动无比,一个“两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嘴脸呼之欲出。
http://s1/middle/61c5c7b8t7312508199a0&690
毒奶粉屡禁不止反映出一个社会现实——监管力度不够。明令禁止的企业可以改头换面重新生产,如果执法部门查处了之后再杀一个回马枪,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事情了。在毒奶粉复出的事件里,我们发现这几家违法企业所适用的原料居然都是三鹿毒奶粉(就算是没毒也过期了...汗)。可见,当三鹿奶粉被明令禁止的时候,我们的有关部门也只是禁止而已,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这是导致毒奶粉回流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市场规律有时候会出现失调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来进行宏观调控了。市场的正常运作要想靠企业的自觉性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利润可拿,某些人就一定会铤而走险。另外,消费者群体也是构成市场的因素,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擦亮眼睛,明鉴是非,让毒奶粉(乃至任何危害消费者心身健康的商品)无路可销,无处可销,这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机制是十分有帮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