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九节鞭在晋代即已出现,是一种“软硬兼施,可长可短”较难驾驭的软兵器。九节鞭被誉为软兵之龙,是一种异常凶猛的软器械。在古代用作暗器,可缠在腰间或折叠藏身,携带使用非常方便。它是一种由鞭头、鞭把和若干鞭节通过鞭环串连而成的软器械。鞭头与鞭节之间;三环扣连,正中一环,旁挂二环,五环相套,形如梅花,名曰:“花环”。环上系红绸,称作鞭彩。依鞭节多寡而又有七节鞭、九节龙、十一节霹雳,十三节连环等别称。但一般都习惯称之为“九节鞭”。鞭的长度一般以人体直立,“把”顶触下颏,“镖头”触地为宜,具体长度和节数因人而造,因鞭而宜,因爱好而不同。在现代武术比赛中,九节鞭属其他器械组的第三类:软器械类。
九节鞭集便携、健身、防身和表演价值于一体,演练起来能长能短,软硬兼施,变化多端,方法别致,倍受武术爱好者喜爱。按节数多少,有分为十三节鞭、七节鞭和三节鞭等,但都统称九节鞭,和绳镖、流星锤、牧羊鞭、链鞭、流星胆、双节棍、三节棍、布棍等软器械相比,九节鞭有自己独特的使用技巧和训练要求,这里做一简介,希望对九节鞭爱好者有所帮助。
人们常以“抡起似车轮,舞起似钢棍”,“收回一团,放击一片,收回如虫,放击如龙”来形容九节鞭的运动风格。九节鞭具有上下翻飞、灵活多变、可收可放、鞭法以圆周(弧)运动为主的特点,多以抡扫、缠绕、撩挂及各种舞花组成套路。九节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门类众多,技法有别的多种套路。按器械种类分主要有单鞭、双鞭、刀加鞭(鞭加刀)三种套路。
九节鞭是一种软中带硬的兵器,其技击方法主要以抡、扫、缠、绕、挂、抛、舞花等技法为主。演练时以手臂的摇动为力点,运用腕、臂、肩、颈、腰、腿等身体各部位为支点作转带、拨打等动作来加速,同时还可变鞭的圆周运动的轴心和方向。在武术谚语中有”巧打流星,顺打鞭”之说,顺打鞭即是指在演练时要求九节鞭必须顺势而出。在运动中以立圆,斜立圆,上斜立圆为运动的方法来增加鞭头的运动的惯性,从而加大鞭头打击的力度。抡鞭时身械要协调,鞭花要贴身,翻转要快速,步法要稳健。技法上有“纵打一线,横扫一片,竖抡平扫,其法无边”之说。在演练时要求人鞭合一,每一个鞭花都要求贴身走在身体的四周呈圆周运动,步法要求稳健,灵活,在翻转时要稳、准、快。九节鞭的技击技巧要求“竖打一条线,横扫一大片,竖轮转平扫,回身缠绊绕”而在套路演练时要求“一步一动,一动一花,一花三变,变化无穷”。因此在套路的整体演练中只见鞭花纵横交错,变化莫测,只见九节鞭时而缠在头、肩、颈、肘、膝、时而横扫前滚,时而抛向空中,时而如棍飞舞,真是动人各异,千姿百态。只见鞭速时快时慢,缠绕得法,真是巧缠快放,绕体转出,鞭鞭带响,顺势而发给人一种眼花缭乱,变化无穷的感觉。
在用鞭克敌时,有“鞭是一根绳,全在缠得精,还得须足利”之说。“缠”,不仅是指演练者缠、绕动作要精确,更重要的是指用法上可缠对方的颈、手、脚等各部位,一旦得手,立即回拽,在对方略一迟疑间,快速进身,克敌制胜。又曰:“软中取硬”,软时犹如绳索,鞭身可勾,可缚对方的器械;硬时犹如铁棍,鞭头可击,可笞对方的要害。九节鞭运用得法,可放长击远,也可抽带近打,视距离远近而变,鞭头尤具有突发性打击力,它常会在对方招架时过头或拦腰屈折打来,使对方防不胜防。故拳家称此械“抡起来,似车轮飞转;舞起来,如钢棍一条”。
笔者也是习鞭爱鞭之人,在此为大家推荐几款在淘宝网上有售的百元以下、物美价廉的不锈钢九节鞭。有兴趣的武友不妨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