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珍藏77 郭初阳 《言说抵抗沉默》
(2014-03-23 15:53:33)| 分类: 读书之缘 |
| 一扇语文之窗——《言说抵抗沉默》 |
|
[ 2008-1-7 21:28:00 |
By:
|
| |
|
0
一扇语文之窗——《言说抵抗沉默》 我以为,许多语文老师和他们上的课是墙,郭初阳和他上的语文课是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的窗。 我用三个字来评价郭初阳的语文课堂:“革命性”。他在很大程度上,找回了语文的尊严。他赋予语文课堂以学术的深度、理性的光照、自由的启蒙,以及民主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从而极大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 “干干净净一扇窗”是郭初阳的学生给他和他的语文课的评价,我想只有真正走进过郭的课堂的人,才会有这样到位的评价,而我只是读了那本被人们折腾好几回的小册子《言说抵抗沉默》。 要让一个教了十几年语文的老师说说自己的语文课堂,我看大概没什么老师不会比划上几招,我也是这样,尽管一直在说自己不会教语文了,但真要过起招数来,也许还能花拳绣腿地亮上一亮。但读完《言说》,我沉默了,沉默的一塌糊涂,因为,我发现自己竟然是一个手艺不错的泥瓦匠,不知道给多少学生修筑了语文的墙,很厚,很高! 我所有的语文概念全部倒塌,轰隆一声! 其实,《言说》只是一本有五个课堂实录的小册子,间或夹杂着一些别人的评论,没有什么权威,无非就是助理呀,干干呀,范美中呀,赖佩根呀什么的。。。。几节课也是人们熟悉的《项链》、《珍珠鸟》、《愚公移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父母的心》。估计起码前四篇课文我们很多老师都教过,我自己则早已经忘记曾经教过几遍《珍珠鸟》、《愚公移山》了,但我从来没这样教过一篇课文,没有怀疑过文本本身有什么需要重新建构,原来文本可以这样解读,这样的解读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这样的学生在这样的解读下定然能飞的更高更远! 这样比较后的自我与其说是井底之蛙,不如说是那个被郭初阳的课用到的现实主义的鸟儿:安静下来,对那些现成的答案,现成的教案,现成的解读采取一种怡然的姿态享用,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学会了把这看成了常态。我为自己造好了笼子,躲在里面不肯出来,不仅是我,还有很多很多的语文老师固守在笼子里不肯自救! 不仅仅是文本被颠覆了,传统的语文课堂被颠覆了,那些花花绿绿肤浅的作秀课也被颠覆了,我——一个教了十六年语文的老师也被颠覆了,我完全否定了自己,否定了自己曾经上过的语文课,我不曾想到这样一种震撼竟然来源于对自身的完全否定。 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拥有自己的尊严,我不得不反思:是谁丢失了语文的尊严?答案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孤陋和寡闻让本该充满思想和活力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思考、笑声贯穿在郭的课堂中;视野、深度安插于资料的准备中,而这,正是当今语文课堂真正缺失的东西:热闹但缺少深度,漂亮却缺少内涵。 郭初阳说:“有勇气和责任心的教师,会为了一节公开课,搜集资料而皓首穷经,设计环节而殚思极屡,甚至只为一个词语而险觅狂搜。公开课注重无限的细节,更为关键的是,他必须以追求新意为第一要旨:在这节课上,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是对文本做出属于自己的、新鲜而卓越的阐释。 你不会从这五节课中找到任何名师的影子,《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和童话中的灰姑娘,《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相隔20几年的舒婷。。。。这些人物有着与平时的语文课不一样的形象,因为,这是郭初阳的课堂,这是一个有着用万来计量藏书的家伙,一个“有着时代的良知和眼睛的知识分子”。 很多教师不敢称自己是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总是企图按照理性和自己的理想改造或改良社会,要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一个知识分子,无疑,郭初阳不仅是,而且很典型! 真诚的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来读一读郭初阳和他的《言说抵抗沉默》,真诚的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成为那个有理想的珍珠鸟,即使在笼子里,也应该练习飞翔,只为有一天,我们能认出风暴而激动的大海,挣脱自身,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