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晓松,北京四中,88年高考

(2010-10-28 07:31:09)
标签:

四中

高晓松

教育

分类: 终生学习

 高晓松,北京四中,88年高考

       (转自E度论坛)

 

高晓松              

1969年生于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1988
年北京四中毕业

1988
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本科

1991
年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4
年出版《校园民谣I

1988
年,19岁的高晓松要参加高考了。   

北京四中,那里的学生金字塔最顶上的一拨人

高晓松所在的A1班,则是四中容纳前50名的尖子班。   

考试,家里没人管,因为觉得我考上大学是天经地义的。高晓松说,外公外婆是建国初期从德国回来报效祖国的专家学者,父母亲也都毕业于清华大学。知识家庭决定了他没有第二条人生轨迹。      

高三开始,四中里每天都有大学招生的人转悠,主动问学生:要保送吗?除了清华大学的无线电、计算机、自动化、建筑四个系,高晓松所在的A1班学生保送哪都不去。后来,全班前10名确定 保送 

这一年,北京还发起过关于保送制度的大讨论。有人认为,保送应该是保那些平时成绩不是最顶尖的学生,保证他们不因考试发挥失常而落榜。而尖子生自己也能考上,没有保送的必要。   

自称从小生活圈子特别窄的高晓松,曾想把高考当做自由的契机。高三时,他想保送去浙大,每天回家就可以不用学习. 但这个小算盘被家人发现了。家人很开明地给他开了个会,跟他说:不能要钱的时候就来东方这一套,要自由的时候又来西方那一套。选择去哪上大学是高晓松的自由,但是如果去浙大,就要 自己供养自己,因为自由是有代价的。如果在清华,家人就一直 管到博士后。   

回想起当年那一幕,高晓松大笑不止,其实就是虚假民主他只能就范。   

高考如作业      

全班平均分超清华线, 高考就像一次课堂作业。高晓松说。      

那时是7789日三天考7门,语数外理化,加政治、生物。      

1988
年,四中A1班学生的平均分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50多分,高晓松的分数则刚超过班级平均分一点。      

毕竟这次课堂作业意义重大,高晓松至今清楚地记得几件趣事。      

第一天考语文时,在师大二附中考场,四中和另一普通中学的学生分在一个考场。四中的学生全部提前交卷。      

中午,校长召集大家开会,你们不要提前交卷了,让人家学校的学生都紧张死了。”      

结果到下一门,大家做完了都东张西望,脑袋摆动的幅度特别大,因为虚荣心特强,就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做完了。

高晓松记得,后来老师只能说,你们还是交卷吧,这样人家更紧张。      

那年的作文题目是《习惯》,高晓松第一个交卷出考场,看到百来名家长在门外等着,一排排站着把路都挡住了。      

最前排的家长问他,作文题是什么,他说了句习惯。结果等他挤到最后一排家长那儿,已传成了籍贯,有的家长还在那紧张:这可怎么办?我没跟孩子说过什么叫籍贯!”      

数学考试那天,马虎的高晓松弄丢了准考证。已经开考了,他还在家找证。那时候,他家住的清华大学算远郊区。早上8点早高峰前,331路公共汽车5分钟一趟,8点后半小时才一趟。出了门,高晓松干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为开考半小时就不能入场了。他就拦住一个骑自行车的路人,说:叔叔,我进城高考去,现在迟到了。 那人就把自行车给他了,让他考完还回去就行。
  
高晓松说,1988年的数学题空前容易,他因迟到,刚进场就有同学答完题交卷了。他也急赤白脸地出来了,结果头3道填空题全错了,扣了6分,成了班里唯一没拿满分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