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
(2017-04-14 16:16:12)
标签:
班婕妤 |
分类: 通鉴随想 |
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
——浅谈汉朝才女班婕妤
[5]初,许皇后与班皆有宠于上。上尝游后庭,欲与同辇载,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妾;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班进侍者李平得幸,亦为,赐姓曰卫。
[5]最初,许皇后与班都受成帝宠爱。有一次,成帝在后宫庭院游玩,想跟班同乘一辆车,班推辞说:“我观看古代的图画,圣贤的君王身旁,都跟随着名臣,而三代末世的君王身旁,才有宠妾。现在陛下想让我同车,是不是有些相似呢!”成帝对她的回答很赞赏,也就不再勉强。太后听说了,高兴地说:“古代有樊姬,今天有班!”班把侍者李平进献成帝,李平受到宠幸,也被封为,赐姓“卫”。
其后,上微行过阳阿主家,悦歌舞者赵飞燕,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姿性尤粹,左右见之,皆啧啧嗟赏。有宣帝时披香博士淖方成在帝后,唾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姊、弟俱为,贵倾后宫。许皇后、班皆失宠。于是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冬,十一月,甲寅,许后废处昭台宫,后姊谒皆诛死,亲属归故郡。考问班,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赦之,赐黄金百斤。赵氏姊、弟骄妒,恐久见危,乃求共养太后于长信宫。上许焉。
此后,成帝微服出行,到阳阿公主的家,喜欢上公主家的歌舞女赵飞燕,把她召入宫中,大加宠爱。赵飞燕有个妹妹,也被召入宫,姿容特别美艳,毫无瑕疵。成帝左右的人看见她,都惊叹赞赏。有位汉宣帝时的披香博士淖方成,当时正站在成帝身后,却唾口水说:“这是祸水呀,定会扑灭汉王朝之火!”赵飞燕姐妹俩都被封,一时尊贵荣宠,压倒后宫。许皇后、班都失宠了。于是赵飞燕向成帝进谗言说,许皇后,班用妖术诅咒后宫得宠的美人,甚至连皇上都骂到了。冬季,十一月,甲寅(十六日),许后被废,迁居昭台宫。许后的姐姐许谒等人全被诛杀,许后的亲属被逐归原郡。审讯班崐时,班回答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修行持正,尚且没有享到幸福,如果做邪的事,就更不用想有好结果了。假使鬼神有知,不会听取诅咒主上的恶诉;假使鬼神无知,向鬼神诉说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用妖术诅咒之事,我不会做的。”成帝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就赦免了她,并赐黄金百斤。赵氏姐妹骄横妒嫉,班怕时间长了,终为所害,就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皇上予以批准。
如何评价班婕妤,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下面的两首诗:
歌行(团扇歌)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班婕妤是个有德之女,这个受汉成帝宠幸一时的才女,也和其他历代宫女妃嫔一样,落得个“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结果。
诗人们喜欢把班婕妤和那些冷宫孤守的宫女们相提并论,把失宠的班婕妤与皇帝日夜厮守的赵飞燕相对比,“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一个在长信宫中做勤杂工,一个在红罗帐中云雨情。相比之下,似乎看出诗人们对班婕妤的失宠更感兴趣,我想这源于班婕妤自己做的那首《团扇歌》,在诗中她表达自己害怕遭到抛弃,而最终“恩情中道绝”的不幸。古代的诗人们毕竟还受到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在他们的眼里和思想中,婕妤的德被淡化得成了一团看不到摸不着的空气。我倒觉得王维把班婕妤作为幽怨宫女的代表有失偏颇,即使大唐有以汉代的人和事映射唐朝的习惯,那么“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被武帝抛弃的陈阿娇才应该成为失宠怨妇的代表。而陈阿娇在诗人的笔下却远不如班婕妤幽怨凄惨,“昔日芙蓉花,今日断根草,以色侍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奇怪的是诗人们却从靠出卖色相的阿娇身上,看到了要提高修养的道理。这一直令我不解,班婕妤在诗人的笔下,为何没有成为有德之女的代表,也许是诗人们有各自的创作目的,也许是班婕妤的德在这些诗人心目当中还只是草芥微尘,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这几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确是大大弱化了班婕妤的节操品德。
透过重重迷雾,透过经典给世人固化了婕妤形象,我们应该去探寻一位才德兼备,个性突出,头脑清醒,看透世事的女才人。
汉制,皇帝的配偶分为“后”、“妃”、“嫔”三等,“婕妤”是众嫔之首,但地位很低,连称“妃”的资格也没有。相传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也就是《汉书》的撰写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将班超的姑母。班婕妤不仅貌美而且有才德,经常为汉成帝排遣心里的郁愤,汉成帝与她形影不离,甚至把她作为自己的知己。汉成帝为了能够与她一起出游,叫人专门制作了一辆能够坐两个人的大辇,可班婕妤正色的劝说皇帝:“自古名主有贤臣在侧,末代三主乃有嬖幸”。汉成帝面对着这个既让他神魂颠倒又让他有点肃然起敬的嫔妃,也是无话可说,这件事只好作罢。事情被王夫人知道后,更是对班婕妤大家赞誉,这也大大提升了班婕妤在后宫的知名度,让那些妃嫔宫女们对她更是敬重有加。而作为班婕妤本人也的确想做个楚庄王时期的樊姬,她积极加强自身的修养,想借此影响汉成帝能够励精图治,重振国威,但汉成帝毕竟不是楚庄王,当他邂逅了身轻如燕,妩媚动人,目含秋波的赵飞燕,便彻底醉倒在飞燕的石榴裙下,从此班婕妤便门庭冷落。
当飞扬跋扈的赵飞燕姐妹在皇帝的枕边吹尽耳边风后,许皇后因烧香祈祷,诅咒赵飞燕,被打入冷宫,而赵飞燕又怎能饶过班婕妤这个强劲的情敌呢?班婕妤面对着曾经视她为知己而今却让她如此陌生的皇帝,从容不迫地对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皇帝被她坦承之语打动了,最终宽恕了她。我很佩服班婕妤,用现在的话说,叫做脚正不怕鞋歪,你皇帝你赵飞燕也奈何不了我。
然而古代的宫女妃嫔们甚至于皇后,遭嫉而被打入冷宫的还算是幸运,像戚皇后那样被残害的人又何止一二呢。愚蠢的女人,在失去宠爱的时候,总是丧失理智。当年陈阿娇何等受宠,“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成珠玉”。可是当她被卫子夫夺去所爱之后,变成了一只丧失理智的疯狂的母狮子,想尽办法想把汉武帝夺回来,又是请巫师诅咒卫子夫,又是请同样是负心汉的司马相如写悲悲切切的《长门赋》。许皇后和陈阿娇一样,既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也不能清楚的认识她们的那个皇帝。她们不是皇帝的唯一,皇帝更不会因为她们的悲切和哭闹,而不粘别的女人的边。聪明的女人懂得放弃,面对自己抓不到的东西,与其徒劳的去争取,还不如及早地放弃。班婕妤是聪明的女人,她不去做徒劳的努力,更不会做诅咒别人的蠢事,她能清楚的认识自己,更能清醒的认识皇帝,与其赖在皇帝身边,早晚成了别人的餐中肉,还不如早点放弃那虚无的希望。她主动提出到长信宫服侍王太后,从此以后,她远离了嫉妒,也彻底远离她曾经的所爱。可以说,从感情上她是无奈的,更是寂寞伤感的,那首怨歌就是她情感失落的见证,在她孤守长信宫的那段时间里,曾经把她视为知己的汉成帝,没有去看过她一次,他早已在赵氏姐妹的温柔乡里睡熟了。而班婕妤却始终没有忘记她的情郎,“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自愿为成帝守灵,从此班婕妤的后半生便在凄凄凉凉的墓地度过。
班婕妤的伟大在于她能够为自己的所爱倾其全力。受到宠爱时,她希望皇帝不要沉溺于美色,要勤于政务;失去宠爱时,她不再给皇帝添堵找麻烦;皇帝死去后,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皇帝的忠贞。班婕妤以她自己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妒深似海的后宫世界里,演出了一部永不谢幕的话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