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里挑一?不如去死!

(2010-06-12 15:19:05)
标签:

杂谈

不知因了什么契机,真是忽如一夜春风,全社会都开始关心起剩女来。电视速配一出火过一出。单身姑娘们排排坐,看各行业帅哥轮流登场,挑不着合适的情郎,全国人民都放心不下。这不经意间,好心的电视编导们在人类社会演绎了一番动物世界的婚配模式——求偶场。

在很多种动物中,雄性为能找到对象结婚生子,聚集在一起,相互攀比,秀出真我,以供雌性挑选。其实在人类社会中也曾有过类似的形式,比如分散在草原上的游 牧部族,每年举办赛马节或那达慕,其最原始的目的也有求偶场功能,为牧民家的女儿们提供更多挑选心仪爱人的机会。但为什么雄性非要聚在一起才能获得雌性关 注?有行为学家们解释说,这可能是因为很多雌性动物更喜欢从矬子里拔出个将军,不喜欢玩儿偶遇。

想来也是,在茫茫原野上,让妹妹找哥只能是泪花儿流,其一种可能是等到卵都快排净了,才碰见个素质达标的;而另一种可能就像狗熊掰棒子,挑来选去一场空。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动物们几经尝试摸索到了一个高效的方式:由雄性聚在一起供一个或数个雌性挑选。而行为学家们对这个解释有个不大尊重的称谓——“雄性自助餐假说”。

也许是求偶场这种方式为那些缺乏比较能力的动物提供了解决方案,也或者是动物们世世代代已经被这种便利惯坏了。很多时候,如果雄性们不聚在一起,雌性动物 甚至宁缺毋滥不予选择。雌舞虻们根本区分不出单个雄性的块头是大还是小;而只有当两个以上的雄树蟋一起歌唱时,雌树蟋才会对其中个头大的个体表现出兴趣。

求偶场给雌性提供了选择机会,但候选者数目也不是越多越好。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求偶场上可选择异性个体太多,其实并不利于雌性个体找到到真正的优势雄 性。通常的鸟类求偶场拥有二十五到三十个个体,其中会有八个以上的雌性是专为投入鸟王的怀抱而来。一只母黑琴鸡从24只候选公鸡中挑到心仪对象的成功率远 低于她在由11只公鸡组成的求偶场中。还有研究表明,在雌性动物做出选择之前,她其实只详细考察了求偶场上的3到5个雄性。

虽然动物的智商肯定远不如人类,但从选择上看,人类也很难处理太多候选对象。现代西方文化曾认为,选择越多越好。不少生物学和经济学模型也以资源可选择性 的多少来评价一个系统的舒适性。直到本世纪初,才有研究者确认,即便对人类而言,更多的选择也蛮让人讨厌的。曾有好事的研究者请顾客从商场中摆放的6条或24条不一样的短裤中挑选,结果多数人都只从量少的那摊选了商品。

挑花眼可实在不是一种舒服的感觉。相亲如果搞起人海战术那还真是一出悲剧。一人面对十几位异性,这不是爱心活动,而是一场极限运动。有兴趣参与挑战的姑娘 可以先去商场试试,看自己有多少耐心,花多少时间,从24条各色各式短裤中挑出唯一那条自己最喜欢的带回家,而不是随手一抓了之。

前两天看了台电视相亲节目。也许是为了避免过多选择给女嘉宾带来的烦恼,上场的百名男士绝大部分形同路人甲,或者是死跑龙套的。作为观众,俺看的真是索然无趣,对热度冲天的电视求偶场事业也产生了深深怀疑。

人类的电视求偶场,到底是为了撮合,还是为了娱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市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