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心忧炭贱愿天寒
(2021-02-05 12:17:53)
“心忧炭贱愿天寒”
出自白居易的《卖炭翁》。
老夫自幼爱好古诗词,上学时学了些,更多的是自学,然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也只是讲究格律,注重的是“形似”,往往忽略了内在逻辑与内涵。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段短视频。倘若拍个抖音,定会斩获流量无数。尤其是那句“心忧炭贱愿天寒”,更是道出了人人意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心世界。然而,这句话到底是卖炭翁亲口说的还是白居易的读心术呢?
对于同一件事,人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内心的想法便有天壤之别。譬如疫情之下,人员能否流动,道路、城乡封还是不封,铁道、民航与商家、超市,他们的内心想法能够完全一致么?眼下的春运,铁路民航的运载量同比下降了近七成,而在2020封城期间被指定供货的商家无不赚了个盆满钵满,要不怎会出现眼下防疫层层加码的乱象呢!这与“心忧炭贱愿天寒”何其相似乃尔!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本老头赏析:
白老爷子的这首叙事诗说得是个啥意思呢?说的是晚唐时期有个老头儿,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里垒了一口炭窑,以烧炭为生,搞得灰头土脸,皮肤熏得像烟火色,两手更黢黑。(这有什么呢?这个老头不仅有手艺,而且还有适合自己的职业,说起来也算个私营业主了。不要说那个时代没有防护罩和手套,即便有,对商人而言恐怕也不会用的。)
烧出了炭自然要卖出钱来,有了钱首要的自然是吃和穿。(这是人之常情,不知白老爷子有什么奇怪的。)哦,原来这个卖炭老头虽然穿着单薄的衣服,可为了自己的炭能卖出好价钱,希望天气来个速冻甚至极寒。(这里就要分两种情况来理解了。如果白老爷子与这位卖炭翁没有任何关系,这便是白老爷子的读心术,也验证了无奸不商的奸商嘴脸;如果白老爷子是在与卖炭翁同吃同住同劳动,或者唠嗑也就顺理成章了。)
果然天如人愿,一夜之间,京城外下了一尺深的大雪,卖炭的老头儿天刚亮就赶着牛车,顶风冒雪去京城里卖炭。(读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感想呢?这老头有自己的炭窑、牛和牛车,应该算是中产阶级了吧?)
日上三竿的时候,牛也累了,人也饿了,于是便在集市的南门外的泥地里暂时歇息。这时来了两个耀武扬威的骑马人,原来是皇宫里的太监和他的手下跟班。手里拿着文书口里说是皇上的命令,赶着牛车就往皇宫里走。(那时候叫着宫市,相当于如今的政府采购。所不同的是宫市不仅价低,有时无异于抢劫。)
一车炭一千多斤,老头虽然舍不得却又不敢不从。最终只换来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粗布。挂在牛头当炭钱。(这种以物换物的交易虽然原始,但也简单易行,两厢情愿即可。小时候俺就用鸡毛换过糖果,现在也用旧手机换过剪刀、菜刀之类的东西。)
这位白老爷子当时虽然吃着朝廷的饭,却敢砸朝廷的“锅”,同情百姓的疾苦,既有为官的良知,又有文人的风骨,自然会赢得后人们的敬仰。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态表现更是五花八门。譬如那些发灾难财的奸商,比起宫市来更狡诈、更贪婪、更恶毒、更可恨。
眼下病毒溯源任重道远,疫苗尚未普及,80多个不法分子居然用假疫苗祸国殃民。这样的“心忧炭贱愿天寒”之徒罪不容赦,其心可诛!
大唐天竹
2021.2.5于湖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