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成新
【案例】:“千里马”项目的创新
近期,笔者在为一家多元化集团公司展开“千里马”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过程中,设计了一套系统的流程
与方法,保证“千里马”后备人才选拔的系统科学、精准性,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主要的操作环节分为人才初选、人才复选和人才培养三大环节,初选阶段采用基于评估模型开发的综合能力笔试、职业经理人在线测评、焦点小组访谈等工具方法对100名候选人进行测评,从中选出40名高绩效、高潜质的人才进入复选阶段。
复选阶段则通过圆桌会议、BEI面谈等情景面试技术,加上民主评议等手段,对进入复选的人员进行全面评估,最终挑选出20名“千里马”学员,进入后备人才库,进行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岗位培养和学习培养。
【分析】:项目开展的特色
“千里马”项目的特色在于人才测评技术在人员选拔中的应用,通过两轮严格的人才测评,保证进入培养阶段的后备人才队伍具备很高的素质和潜力。测评过程中,考虑到各种测评工具的优缺点,采用了多种测评技术相结合的顾问式测评,根据前期建立的评估模型,对参与选拔的候选人进行了深入评价,形成了全面、详尽的个人以及团队的综合评估和发展报告,既达成了人员选拔的目的,也为后期的培养和追踪提供了依据,使得后续的培养发展有的放矢,确保其有效性与针对性。
“千里马”项目通过人才测评,选拔了一批一贯业绩表现优秀同时具备较高发展潜质的管理人才充实到集团后备人才队伍中,对他们进行阶段性、有计划的培养,为日后担起集团战略发展需要的重要经营岗位职责奠定了良好基础。
【延伸】:进行量体裁衣的培养
如上所说的“千里马”选拔的创新就与明清时期的特色的人才储备制度——庶吉士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庶吉士制度以科举制为基础,是新科进士必须继续求学三年,此后再授官任职的一种培养高级官员的制度。它创造性地把选官制度分为选拔、培养和任用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目的是在于更加审慎地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者加强培养,为将来委以重任做好准备。明清庶吉士制度的优点在于大大缩短了新科进士从一介书生到高级官员培养的过程,为国家储备了大量的人才。此外,庶吉士经过再深造后,能迅速地成为高级官员,
这些较年轻的官员也较少官僚习气,从而保持了中央最高领导层的活力。
该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用一种系统的人才制度,保障了政府官员后备人才的产生机制;二、建立了后备人才库,保障了人才的及时供应;三、对后备人才进行了相对严谨的选拔和培养,从进士群体选优,进入翰林院培养考察,再到实际任命,有相应的培养、考察环节,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才管理模式。这项制度为明清政府提供了较多优秀的人才,譬如我们所熟悉的张居正、曾国藩、蔡元培都经历过庶吉士的储备阶段。
以史为鉴,明清的庶吉士制度,对我们现代企业在人才管理上是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的。
首先,企业要发展,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持续的发展能力,就必须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建立人才的后备机制。在这一层面,企业可以借鉴庶吉士制度,定期从现有的人才中,通过一定的考评方式,选拔出具有较好潜质的人才,进入公司的后备人才库,并形成固定的人才开发的机制。有了固定的后备人才产生机制,才能为人才源源不断的产生形成系统保障。
其次,后备人才选拔要有一定的考评方法、途径,保证选拔流程、工具的科学,以此保证选拔进入后备库的人才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能形成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库。
再次,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企业的用人的能力素质要求,提高对后备人才科学培养的重视程度,量体裁衣,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