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薄节假日福利 聊胜于无?

标签:
财经 |
分类: 微访谈 |
【话题】
【本期嘉宾】:
杨冬梅
赵平波
郑丽君
王丹丹
《中国人力知本》:您是否赞成取消预算较低的节假日福利?为什么?
杨冬梅: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很多员工通过网络晒福利,相互对比,无形中福利低的企业员工往往抱怨较大,不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但是取消预算较低的节假日福利员工的怨言更大,因此我不赞成取消预算较低的节假日福利。况且,企业明确发放节假日福利的目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最佳福利方案,少花钱多办事,管理员工的期望值,让员工体会到企业节假日的关怀机制,在预算低的情况下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赵平波:不赞成取消。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节假日渊源流长,节假日福利承载着公司对员工节日的祝福,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恰当的员工福利更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预算较低时节假日福利可做相应调整,制作精美的小礼物或有象征意义的小礼盒都能代表公司的节日祝福,花费不多且能提升员工的内部关系、提高员工忠诚度。
王丹丹:不赞成取消预算较低的节假日福利。福利作为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员工归属感、培养员工忠诚度、体现员工关怀的一种有效手段,节庆假日福利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应时应景”,节庆福利发的少,员工会吐槽,但是节庆福利不发的话,会直接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甚至会成为员工流失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力知本》:若企业效益发生下滑,节假日福利是否应该明显调整?是否需要和员工沟通?
郑丽君 :
这种情况下,应视企业效益下滑的程度和节假日福利对效益的影响而定。如果企业效益只是稍有下滑,或者节假日福利的发放对公司的整体效益影响并不大的情况下,企业此时更应该做的是稳定人心,让员工继续保持热情为公司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效益,所以节假日福利不应明显调整。
赵平波:企业效益下滑,节假日福利应该做相应调整,同时需和员工做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减少员工的抵触情绪。为避免员工因节假日福利产生不满,应制定福利制度,以制度形式规范福利的发放,明确福利与效益挂钩,福利与效益成正比例关系。以此激励员工以企业为家,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当效益下滑时,充分与员工沟通,让员工明白福利减少的原由,防止产生不良情绪,化被动为主动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与公司共度难关。
杨冬梅:当企业效益受到影响时,首先考虑的是降低成本,尤其是额外的福利,精简节假日福利或减少福利的预算是企业普遍的做法。但要注意调整福利时需要同员工充分的沟通,让员工理解企业的处境及困难,帮助企业共克难关。可承诺员工在企业效益提升时全面恢复福利,相信很多员工比较理解和支持企业的做法。
王丹丹:如果企业效益发生下滑的话,企业可以调整整个薪酬结构,而不是单纯削减节假日福利。毕竟,节假日福利是增加员工归属感的一个手段,且在内部采用统一标准来支付,不宜随意变动。最简单的道理是:不能因为企业的盈利效益不好,咱就不过节了吧?
《中国人力知本》:您认为节假日福利是否适合内部差异化操作?差异化依据是什么?
郑丽君 :
原则上,我认为节假日福利作为公司对员工的节日问候和关怀,不应当进行差异化操作。因为节假日福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家长”的关心,这种问候和关怀应该是一视同仁的。
王丹丹:节假日的福利不适合内部差异化操作,这是由节假日福利的功能所决定的,节假日福利是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增加企业和员工粘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对企业内部员工一视同仁的发放同等福利。如果企业内部的节假日福利要实行差异化的操作,最好在标准上体现细微的差异,在项目选择上有同等的机会,否则将会影响节假日福利的公平性。
《中国人力知本》: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规划节假日福利,才能取得最有利效果?
赵平波:
假日福利应以满足员工的需求为目标,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充分了解员工需求,不要千篇一律。比如,印有公司LOGO的小礼品,增强企业文化的拓展或旅游,员工聚餐或文娱活动,都是选项之一。假日福利应有创造性,平衡公司在某一发展阶段需求和员工的需要,达成激励的作用,以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效益。
郑丽君:当可用于节假日福利的费用较少时,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考虑用较少的费用让员工获得较大的满足感。一个是物质维度,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公司现有人员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比如年龄、男女比例等,尽量用让员工感觉最实惠的方式发放节假日福利。另一个是精神维度,例如提供机会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人员直接问候与交流,又比如中秋发放月饼给员工的同时,也给员工家属寄上一盒月饼表达公司的问候……这些都会让员工获得尊重并感到荣耀。
杨冬梅:当企业的实际预算十分有限,作为人力资源负责人必须洞察员工对节假日福利的需求所在,设身处地的考虑发放福利的方法,让有限的福利内容能更加适合员工的具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