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有效实施职能人员的优化

(2012-12-05 17:07:20)
标签:

杂谈

分类: 知本专栏

如何有效实施职能人员的优化

作者/李宏旭

    2012年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经济环境不景气、市场需求减缓、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最低工资调整、用工荒……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生存难题。在这样的“后危机时代”,绝大多数的规模企业都面临着降低增长速度的困境,一些规模企业不得不进行机构的“瘦身”,不得不进行裁员或者人员的优化。
    和企业内直接创造价值的业务人员相比,职能人员由于在价值创造中处于辅助地位,往往是企业进行人员优化时的首选。如何有效实施职能人员的优化,是当前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层、企业的HR部门最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企业组织效能提升的关键和重点。

向管理要效益
    A企业是国内华南地区一家著名的企业,该企业的CEO王总近期曾非常苦恼。一方面,受宏观环境影响,行业的增长陷入了停滞,行业里绝大多数的规模企业在销售收入的增长上都陷入了停滞,A企业作为行业领先者在最近的季度内也仅实现了微弱的增长,要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必须进行节流,向管理要效益。另一方面,A企业里的员工普遍处于“忙、盲、茫”的怪现状:天天都在忙,忙表格、忙作业,忙很多管理上的琐碎活动,却没有时间关心客户、关心业务;数据越来越多,部门间的协同行为越来越多,企划的流程越来越长,流程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但业务运作效率却越来越低,部门间的沟通和配合越来越差。
    恰在此时,A企业聘请的咨询管理顾问提供的研究资料显示,A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税前利润远低于竞争对手,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迅速下滑,管理类、行政后勤类及专业类人员严重冗员,总结起来A企业的组织效能明显的低于竞争对手。王总觉得必须对企业迅速进行瘦身,必须进行职能人员的优化。可是,如何实施有效的人员优化却是个难题。

    通常情况下,企业进行人员优化需要从企业的业务战略、管控模式、业务模式、内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人员素质等因素上全方位考虑,进行根本的解决;但A企业面临的现实处境决定了A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采取行动,解决眼前问题。也就是说,A企业的这种优化是基于A企业当时的管理现状进行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A企业的人员优化工作具有特殊性。咨询管理顾问认为,A企业要做好这项工作,核心的工作主要有四项“明确”:一是明确各岗位的有效工作,解决整体的工作量问题;二是明确各岗位的有效工作量分配,解决合理分工问题;三是明确各岗位人员的配置问题,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最佳匹配问题;四是明确如何实现优化人员的安置问题。

从根源处找准症结
1、明确各岗位的有效工作量
    A企业对全体职能人员发放了工作调查问卷,对日常性工作、阶段性工作、临时性工作等各项工作的频次和花费时间进行了调研;A企业还推行了职能人员每天写工作日志的做法,通过持续的工作日志以了解职能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但当A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将工作调查问卷和工作日志,收集齐了统计之后发现,A企业职能人员提供的工作调查问卷存在着明显的“水分”。一方面在于员工对每项工作花费的时间是一种估计所以存在误差,一方面部分员工清楚A企业的目的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夸大。
    经过分析后得出,A企业在推行工作量分析时需要增加两项工作:一是针对各个岗位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岗位各项职责的流程,以及流程的标准时间,这种标准时间在参考岗位人员提供的工作日志、调查问卷,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数理统计分析,再通过岗位的直接上级、岗位任职者、岗位内部客户经过研讨后得出的。另一方面,为避免岗位职责的混乱,用RASIC模型、职责地图等专业的工具梳理现有各岗位的职责,并优化各岗位职责,避免了职责重叠、缺失、错位、不清晰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后来,A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顺利的推行了工作量分析,明确了A企业各岗位人员的有效工作量,并根据有效工作量进行了微观定编。通过这种方式,A企业的职能人员的整体编制减少了15%。
2、协调人岗匹配的精准度
    A企业人力资源部最初针对各个岗位开发能力素质模型和测评工具,但由于A企业经验的不足和工作量过大而导致进度缓慢、停滞不前。管理咨询顾问认为,A企业仅需考虑通用素质和专业序列素质,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效率,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和开发经验,针对序列设计了测评量表,并在测评上采用了360度考评法。后来,A企业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顺利的进行了人岗匹配工作。
    但A企业是一家具有30多年历史的大型企业,长期以来员工稳定,A企业员工之间非常重视感情。在优化人员的安置问题上,A企业支持企业本部的职能人员向异地外派机构进行工作调动,A企业支持符合业务部门岗位要求的员工去业务部门等,通过这些措施,A企业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A企业的职能人员优化工作,虽然过程中经历了挫折,最终取得了成功,但在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A企业在做职能人员优化时采用了高度保密的方式,并通过人力资源岗位管理的四定(定责、定岗、定编、定员)工作来系统的进行。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项目进行过程中,A企业员工的情绪比较稳定,组织整体上没有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另外,通过岗位管理的四定工作,提升了岗位管理水平,A企业的员工普遍反映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工作,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好处,工作得到了员工的支持。
   (2)、A企业大胆借助外脑,克服了自身单独做这项工作时的经验和方法不足问题。外部咨询机构往往在人员优化方面有长期的实战经验,有专业化的工具,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可以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和问题。企业如果独立开展此项工作,实践中不仅比较容易出现经验和方法上的问题,也容易由于内部人员的身份问题而带来员工的不信任。
   (3)、充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四定”工作是项专业工作,更是一项体力活。需要系统的收集各个岗位的工作数据,并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过程是枯燥的,但严谨的做好数据工作往往是定编成功的保障。
对比标杆,学习标杆,而不迷信标杆、套用标杆。A企业在岗位的分工、设置时,参考了标杆企业的优秀做法;在职能人员定编时,参照了内外部标杆,厘清了差距,规划了节奏;定员环节、人员安置环节也都参考了其他优秀企业的做法,对人员优化项目成功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