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候鸟伴随着季节的变化,往返飞行在旅途中,旅途的疲惫并不影响它们的迁移,而迁移是为了自己种群的生存。候鸟们就是如此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现实中也有一群人,被唤作“城市的候鸟”。刚过农历新年,“城市的候鸟”们与家人短暂的团聚后又成双结队地启程了。他们刚挥手告别含着泪花的老人们,就踏上拥挤不堪的“罐头”般的列车,“飞”往自己向往的城市生活,谋求新的生存环境。
他们,有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亲人,也可能是你在城市里见过的“打工妹”,也可能是近期被媒体“特别关注”的农民工。不过,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已经返乡“安巢”,新生代的农民工却如“候鸟”般飞往大城市。不同的是,他们有了喜人的变化和热情的向往。
学好技能、做城里人,成为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共同梦想。和第一代农民工大多靠辛苦的体力劳动在城里打拼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技能“淘金”已成共识,新生代农民工和父辈农民工思想的差异,使他们的出路更宽广。
与父辈的“生存型”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多属“发展型”,打工赚钱养家,已不再是他们最主要的动机,而是为了增长见识、寻找更多发展机会。他们在熟悉而陌生的城市打拼,也享受着都市的繁华。他们开始摆脱父辈“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生活。“K歌、泡吧、消夜、上网、听歌、聊QQ”——这是一位90后对理想的打工生活的解读。
同“有工就打”的父辈不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负担不是很重,兄弟姊妹不多,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上,对工作环境和自我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宁愿少“物质”多“精神”:“老板和善,工友好相处”,“环境宽松友好”,“工作紧张但不要太累,业余时间有文娱活动”等。
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倍加珍惜时代给的机会,在打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在春运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和那些大学生和年轻白领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同样青春的面庞、进取奋斗的精神和扎根城市的梦想。诗人海子言:“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在这虎年的春天里,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年梦想,或许正是“面向城市”,然后“春暖花开”?无论如何,我们都衷心祝福,他们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心想事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