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hr才富企业管理人力资源4050就业难财经 |
分类: 创业故事 |
“4050”人员就业难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上有老,下有小,退休尚早,再就业却老”,这句顺口溜是对“4050”人员尴尬境遇的真实写照。对家庭来讲,“4050”人员是家庭的主心骨,肩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如果不能顺利再就业,一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困顿。对社会来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倘若一个家庭失去了“饭碗”,社会的和谐自然也无从谈起。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安排了大批失业人员就业,但仍然解决不了这一带有社会性的根本问题。特别是“4050”人员,他们的就业压力则更大,成为整个社会机器运转中的一个沉重负荷,仍须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努力。从目前来看,政府安排的这些“4050”再就业人员大多是一些服务性的社会工作,譬如,环卫工、交通协管员等,但由于职位有限,满足不了这部分人的就业需求,更别说高层次的技术岗位了。
广东也有很多未就业的“4050”,这些人大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家庭压力相对较大,就业意愿很强。那么,“4050”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呢?
企业需要有活力的年轻人,也需要有经验的成熟员工,而那些拒绝“4050”的企业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市场上为“4050”提供的岗位又有哪些?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采访了一些“4050”人员和相关企业,听听他们对此事的不同说法。
“4050”现身说法:
用人单位存在年龄歧视
“去年,我至少跑了三四家单位应聘,可就是没找到工作。一生气,干脆在家里歇着。”
陈女士是东莞本地人,家住在莞城北正路附近,那里有很多商场。她本来想在商场里找个活干,上班不远,还能照顾到家里,给儿子和上班的老公做饭。可最终,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与陈女士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汤女士。汤女士是安徽铜陵人,今年48岁。前几年公司改制后,她随丈夫来到在东莞,虽然她从事财务工作多年,拥有一技之长,但这些年她的工作都是靠老乡介绍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底被公司裁员。她几次去人才市场找相关职位,却因年龄偏大而屡屡碰壁。
“现在到人才市场找工作,招办公室人员都要求35岁以下,最多也不会超过40岁,男的还算好,到了40多岁还有人要,像我们这些上了45岁的女性,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汤女士称,人家一看,根本不要她。
“你看,来招聘的负责人,都比我小很多,有时沟通真的有难度。”汤女士说,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很多新生事物,没年轻人接受得快。如果真把工作交给我,我绝对会把它做得很好。”汤女士说,以前她工作过的单位,领导都很认可她的成绩。
谈到“4050”就业难的问题,高师傅显得一脸无奈。“按法律规定,我还没到退休年龄,为什么很多企业一看见我的年龄,都不愿意录用我呢?”高师傅是吉林人,今年57岁,做钳工已多年。2004年12月,在吉林一家国营企业下岗后,他来到东莞发展。高师傅介绍说,这5年期间,他先后换了5、6份工作,不止一次遭遇年龄歧视的问题。“说实在的,我很不理解一些企业对我们的做法。比如,我以前工作过的一家机械厂,给我的工资是每月1800元,一个月休息两天,而那些年轻人是每月2500元,一个月休息四天,我上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辞职的。” 高师傅表示,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年龄歧视的问题,“像我们这些上了50多岁的人,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我还算好,没有任何家庭负责,现在也只是来人才市场碰碰运气,对自己已经越来越没有自信了。”他说,再过两年,等自己赚够养老金后,就准备“告老还乡”,再也不来东莞了。
用人单位: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是技术活,同样是招聘,肯定是喜欢找年轻点的员工。像一些关系到公司形象或活力的部门,如公共关系部等,我们是非年轻人不要的,如果是后勤人员,我们也会用一些40到50岁之间的员工,这可能跟特定的工种和岗位有关吧。”佛山市歌纳卫浴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时先生说。
东莞一家模具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也不是不愿意用“4050”员工,主要还是看应聘人员的身体素质。保洁人员在后厨或者其他地方打扫卫生,那里地面比较滑,如果年龄太大或者腿脚不灵便,摔着了怎么办?”
“我们公司招聘的员工,年龄均在40岁以下。以前公司也招过45岁以上的员工,可没干多久就走了。之后,公司再招人,年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东莞一家生产床上用品的负责人杨总如是说。
杨先生说,两年前,考虑到年龄大点,有经验,他的公司招聘了一位48岁的员工。刚开始还行,与公司年轻员工相处得很好。可时间一长,员工之间出现了不少矛盾。他暗中调查发现,原来大家对那名年长员工有意见,理由是他倚老卖老,不愿意干好自己的工作,还在别人面前摆资格,指挥这个指挥那个干活,大家都是在打工,凭什么听他的?隔阂就这样产生了。“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没办法,我只好将他辞退了。”打这之后,杨先生的公司里,就不招45岁以上的员工。即便是熟人介绍,他也婉言相拒。
杨先生表示,公司招聘年轻点的员工,有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便于管理。“用年轻点的员工,不说老板,我年龄也比他们大,有事吵他们好说一点;可年龄大点的员工就不一样了,工作中老说人家也不好意思,还怕人家不太高兴闹情绪,毕竟比我年龄大。”
专家建言:
要从法规上约束企业用工的随意性
对于解决中年人就业难的问题,我国部分地区的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如上海市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专门针对中年男女再就业进行帮扶的“4050工程”。在中国台湾地区,政府专门推出“中年创业基金”,协助中年人创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章铮副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利用综合配套的方案解决中年人的就业难。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提高现有青年工人的工资水平,以带动工资整体水平的上升;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部分普通民工培养成为技术工人;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做法,使企业不能轻易解雇工人等。
河南财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薛献华则表示,“4050”就业难,说明法律、法规缺失。地方上是否先行一步,制定出地方法规,从法规上约束企业用工的随意性,约束企业在年龄和性别上的歧视,从而解决就业不平等。对企业只利用年轻劳动力的这种特有“景色”,政府应该大力加强调控,不应该使这种异常现象成为社会生活常态,不能漠视“4050”就业难现象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