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场需要白色谎言?

(2010-04-01 13:03:45)
标签:

hr

才富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职场

财经

分类: 创业故事

   我们中99%的人,都经历过白色谎言的袭击,或是对别人善意隐瞒,或是被别人善意欺骗。

 

  “今天你穿得真有个性。”

 

  “好久不见,你看上去还是那么年轻!”

 

  “我总想着过来拜访你,可就是抽不出时间……”

 

  也许是卡耐基的理论太风靡了,这些“讨好型”白色谎言飘荡在办公楼的每一个角落,挥之不去,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每个撒谎者都试图以此取悦别人,从而换取别人的好感和回报,不管那好感是真是假,甚至也是一箩筐白色谎言。

 

  还有一类白色谎言属于“自保型”。譬如爽约,明明贪玩忘记时间,偏要说是路上堵车。撒谎者一是为了逃避责任,二是为了避免激怒受害者,三是顺嘴撒谎成习惯了,想改都改不了。《红楼梦》中宝钗扑蝶之后的经典桥段,拆穿了就是一款经典的“自保型”白色谎言——遇到紧急情况,明哲保身为上。这类白色谎言,虽然让说者和听者都避免了尴尬局面,却很可能伤害到无辜的第三方。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撒个小谎骗骗别人,早已是很多人擅长的“小技巧”,甚至不会引起内疚感。很多白色谎言制造者认为,善意谎言无伤大雅,还能起到职场关系润滑剂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但是别忘了,被骗者可能不这么认为。趣味调查问卷中常会问到“你最讨厌的一件事”,无论是明星还是大众,很多人都给出了“被别人欺骗”的答案。可见在很多人心目中,“欺骗”是一种无法容忍、不能原谅的行为,无论是恶意的蒙蔽还是善意的隐瞒。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不愿意被人骗,为何还要去骗别人?

 

  答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小接受“拾金不昧”的教育,听着《金斧头银斧头》的故事长大的我们,其实很想做一个诚实的人。可是,当你的老板要你帮忙推掉一个不重要的约会,当你的同事找你帮忙请病假实则去赴私人约会,你会怎么办?吭哧半天,犹豫半天,与其冒着被暴打的危险说出真相,还不如心甘情愿当一台白色谎言制造机。

 

  我听说一个段子:某贸易公司的员工经常接到客户的催货电话,最常用的应对方法是:“货已经在路上了!”如果客户不信要求查看发货清单,他们就会说:“会计回家生孩子去了。”有一次,客户气急败坏地说:“前几个月你们就跟我说会计回家生孩子去了!请问她到底是难产还是怎么着?”该员工情急之中说:“呃,呃,那个,会计她已经生完了,在家坐月子呢……”

 

  这样的谎言,显然不止出于“自保”,更有恶意隐瞒的嫌疑。商场胜情场,谁要全心全意相信对方,谁就是傻瓜。职场宝典教给我们,掌握必要的撒谎技能,才能在关键时候保全自己。

 

  可是,一时保全并不等于长治久安。如果你想在职场上稳扎稳打,打造个人品牌,那最好别滥用白色谎言。换句话说,能不说假话就别说,如果不撒谎实在无法搞定,也得把谎给说圆了。

 

  就我而言,对于“讨好型”谎言,鄙视之,真心的赞美除外。——这年头十五至五十的体健貌端女性都可称之为“美女”,廉价的赞美越来越没人当真——与其违心讨好别人,不如费心装点自己。

 

  对于“自保型谎言”,区分对待之。倘若情势所迫必须自保,可在不伤害第三方的前提下为之。倘若撒谎或不撒谎都不会改变结果,那宁可不撒谎,还能落个诚恳老实坦白从宽的好名声。

  差点忘了,还有一款“安慰型”谎言,关键词为“其实你很棒”、“我们都看得见你的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通常用于安慰情绪不佳或表现糟糕的同事和朋友。这款不限量,随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