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丑道人医曾国藩看心理疏导的策略

(2009-09-23 21:45:37)
标签:

hr

《才富》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杂谈

分类: 知本专栏

    近日重读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小说《曾国藩》一书。颇有心得,特别是中卷第一章“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一节,有所启迪。

    曾国藩是晚清的中兴之臣,是中国上代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然而,曾国藩也是个俗子凡胎,也曾有过心情沉重,身心交悴之时。那是咸丰七年,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围剿太平天国的部队,但面临的是“江西长毛气焰仍旧嚣张,军事毫无进展,银钱陷于困境”的局面,又有朝中的对手暗放冷箭诬陷,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其父于咸丰七年二月初四在家乡去世。在回家奔丧的途中,望着枯浅的锦江,想起自己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为了收复皇上的江山,捍卫孔孟名教的尊严,却落得个皇上猜疑,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龃龉,几乎陷于通国不容的境地。

    居丧家中,咸丰皇帝又开了他兵部侍郎的缺,命他在籍守制,次年盛夏,湘勇捷报频传,胜利已现曙光,而他却像一个弃妇被朝庭冷落,想向皇上请缨,又怕上头怪罪其出尔反尔,思前想后,左右为难,于是他脾气越来越坏,病情愈来愈严重,心情愈来愈烦燥,还做了噩梦……

    此时,正是领导干部急需心理疏导之时,他在二弟国潢的陪同下,来到了蒋市街碧云观去拜访丑道长,在异常安静和清馨的道观里,道长对曾国藩进行了独具特色的心理疏导。丑道长告诉曾国藩其病状不轻,之后点出病因是怔仲之症,乃长期心中郁结不解,积压日久而成。又赞叹曾为国家栋梁之材,但患失神之状,甚为惋惜,再深入告之为什么会导致郁绪和怪梦连篇,最后开出了一个独特的心理疏导药方,曰“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之心病,愿大爷弃以往处世之道,改行黄老之术,则心可清,气可静,神可守舍,精自内敛,百病消除,万愁尽释。”并言其药方的依据是《素问经》和《道德经》。所以请曾国藩回去结合这些年来的人事纠纷,再认真细读几遍《道德经》和《南华经》,自然世事豁达,病亦随之消除。这个道人不紧不慢,从容平淡的一番话,对于满腹委屈、百思不解的曾国藩来说,犹如一滴清油滴入锈坏多年的锁孔,顿时灵泛起来。回去后,曾国藩认真研读了《道德经》、《南华经》,静中细思,大有收获。对过去的一切已大悔大悟,大彻大明,精神状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明清的中兴名臣。

    读罢“丑道人治疗曾国藩心病”的故事,联想到管理之中,要注意心理疏通和沟通,深感前人在心理疏导方面的一些妙法是很有值得借鉴和给人启示的。

   启示之一:要认识到疏导对任何人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管什么人都有喜怒哀乐,包括伟人名人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甚至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有的心结,需要有心人去解开。尤其是处于领导层面的人更是如此。尽管古人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优良传统,更有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理想,而实际上,大多数身处高层或要职的人们,其心态却是居庙高之高而期望能更高,处江湖之远而盼望重返庙堂。因此,就会时时出现心理不平衡,这时,正确而适当的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

    启示之二:要具备和营造良好的疏导环境。在《曾国藩》一书中,对进行心理疏导的环境道房是这样描述的“时光已近正午,往日此刻,正是热得难受的时候,但今日坐在道房里的曾国藩,却感到身边总有一股习习凉风在吹,遍体清爽。四周异常的安静、清馨。窗外,可隐隐约约听见花丛中蜜蜂振翅飞翔的嗡嗡声;房里,小火炉上的百年瓦罐冒出吱吱的声响,传出沁人心脾的茶香。历尽战火硝烟的前湘勇统帅,此刻如同置身于太虚仙境、蓬莱瀛洲,心里偷偷地说:“早知碧云观这样好,真该来此养病才是!”由此可见,心理疏导环境的重要性,因为疏导环境的好坏不仅可以让被疏导者接受并喜欢上了谈话疏导的环境,而且还可以为整个疏导过程的推进发挥“锦上添花”的效用。

    启示之三:要真正了解被疏导对象。碧云观的那个丑道人原是曾国藩的老友兼老师的广敷先生,因故毁容,知道曾国藩是一个读书万卷、杀人如麻、雄心冲天、壮志凌云的人,对曾国藩的整个人生经历了如指掌,对曾国藩内心的焦燥和痛苦的病因十分清楚,对其本人和病情的分析评价十分中肯、精到,故能把疏导谈话进行得自然得体,不露痕迹。由此可见,当领导意识到下属需要疏导时,一定要对对下属的过去和现在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心理疏导同样也是如此。

    启示之四: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丑道人深知道,曾国藩是性格十分要强,又是肩可担万民之重任,腹能藏安邦之良策的非常之人。然自出山办湘勇以来,却屡受挫折。虽雄才大略连克名城,却在仕途官场十分不如意,难展其宏图,皆因全用申韩之故也。因此,开出了“读《道德经》、《南华经》的药方,以黄老治心病和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的处世法则。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心理疏导时,我们要明白被疏导对象的心结,把话说到了点子上,惟有这样被疏导对象才会爱听,爱解开心扉与疏导人沟通,从而就为整个疏导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奠定一种基础和保障。

    当然,在整个疏导过程中,我们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疏导人要平淡从容、不卑不亢、以礼相待、落落有方。如在医治曾国藩的过程中,丑道人既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也没有阿谀奉承和刻意讨好,而是实实在在讲病情、析病因、授国学之精要,以道、以理、以心来进行疏导,从而使得曾国藩郁闷心结得悄然而逝。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丑道人落落大方,平淡从容的沟通风格是功不可的。

    所以说,在我们身为领导,身为管理人员角色时,一方面要认识到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因为这是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称温和状态时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掌握心理疏导方法,运用正确的疏导方式切实地解决下属人员的心理困扰,以便于激发他们的潜能,最终达到提高整个组织运转效能的目标。此举不仅是组织目前健康运转的根源,同时也是组织今后协调发展的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