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被学习的家庭教育

标签:
家庭教育社会地位成功人士父母杂谈 |
分类: 茶余饭后 |
年初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我做主》,导演赵宝刚把关注的中心放在了家庭教育和自我实现上。前两天央视二套也专门邀请了徐小平等人就成功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讨论。随着人们意识的前进,教育这个恒久不变的重要问题的注意重点由学校和社会转移到了家庭上。如果把外部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部分的话,人们最为忽视,但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
根据我对一些家庭的观察来看,现在家庭教育的主要矛盾问题点集中在两方面:一、对于所谓的成功教育及成功的理解;二、爱的错误表达方式上。据我了解大部分人对成功的理解过于单一和片面化,这跟一些主流媒体对成功人士的塑造不无关系,严重造成大众对成功观念的扭曲。近几年来一些出现在媒体上挂着成功人士头衔的的人总不过一些商业人士和某些基础科学的从业人员,而且习惯于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及物质财富的多少做为成功标准。我不否认这些人在某些领域是应该被试为成功人士,但是媒体在局部上过于的宣传报道造成大众主流意识对成功的理解的单一和片面化,在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对成功也应具有多元化的理解。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但是成功仅仅局限于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物质财富的多少吗?所谓的精英人才仅仅局限于高级商界人士和某些基础科学的从业人员吗?简单粗暴的把对成功的片面理解灌输我们的下一代究竟是在引导他们走向成功还是走向另外一条不归路呢?在我看来,成功可以看做人对社会贡献的价值体现和自我幸福感的满足上,因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以成功标准也是不一定的。我听我朋友说到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他在大学里的一个师兄,在学校读书期间十分努力,毕业没多久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财富。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典型的成功案例,但是在一次下班后朋友间的谈话中他却表示自己过并不快乐,甚至都不知道钱是为谁赚的。这能引起我们怎么样的思考呢?如果我们把人生目标仅定义为一定的社会财富累积的话,那一旦达到后,我们剩下的生命改何去何从?一个没有路向的生命注定是痛苦和迷茫的。我劝大家不妨把目标定得大一些,当然不是获取更多物质财富,有钱就一定有幸福感吗?这不用我多说。我说讲的目标定的大一点,是针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做出的社会贡献,那个目标最好需要你用尽一生
来实现,同时在这种自我实现中又能获得满足和幸福感。再者你做好了同时也会不乏社会财富。我们要的是事业心不是功利心,人生目标里面可以有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但绝对不应该是第一位的。孩子以后的快乐永远比别的东西重要!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孩子学历、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物质财富的多少,应该是他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快乐人身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