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览《李集考证》

(2009-11-21 12:58:38)
标签:

回忆

情感

杂谈

分类: 往事

 

http://ynszxc.cn/uploadfile/D_1/D_391/classimage/PicOnline_20071206120150_7da8eb5e-02c9-4c5a-910d-e15e6176b614.jpg

 

    在老骥伏枥的“长乐寿”空间里,我阅览了兄长撰写的《李集考证》,引起我对故乡的记忆。

    我的故乡叫李集,是皖北地区最普通不过的村庄了,它是出生我的地方。在那里,我渡过了一生中最幼稚、最幻想、最单纯、最美好的孩提时光。

    《李集考证》中描述的街道走向、四邻集市我有所了解,就连戚大少蒸馍、周麻子油条、曾麦皮饭店、张老记粮行、郑宽亭卤锅等当地知名商贩和商点,也略知一二。

    《李集考证》中提到,李集以前叫一镇集,从挖掘出土的砖瓦看,宋元时期居多,可见很早以前这里已有人居住。听人讲,解放前的李集很有名气,比薛集(现在的阜南县城)红火多了,方圆几十里谁赶集不赶西李集呀。现在却变成了死集并且已经50多年了。什么原因呢?一是筑建阜阳至信阳的公路,就是现在的202省道,途径龙王(那时龙王只是个过路店子),把李集撇在公路的西侧4公路处,使东方赶李集的人数大大减少;二是1958年人工挖掘分洪道,又叫“老改河”(动用在押犯人挖河),此河东西走向,途径李集南地,距离不足一华里,当时河上几十里没有一座桥,阻挡了主要赶李集的南部人群。久而远之,李集逐渐地不逢集了,现在与普通村庄没有区别,并且地势低洼,交通不便。10多年来,我每年回去两三趟,大都是上坟祭祖,当天去当天回,基本上没有在家住过。不过,李集的天,李集的地以及它的沟沟坎坎、砖砖瓦瓦,对于我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我永远惦记着我的老家和那饱经风霜的土墙瓦顶老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群英小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