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叙事最突出成就是描写战争,其中《城濮之战》和《殽之战》都是经典战例。下面通过这两篇文章对《左传》善于描写战争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是叙述手法多样性也是其特点。如《殽之战》中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就是运用预叙手法。又如《城濮之战》对子玉战败描写是有对神不敬这一因素运用了补叙,用“初”字领起。
其次,《左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是一言以蔽之,粗略描写,不作细致仔细的叙述,反而着重战争的完整性,深入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同时其描写又极具戏剧性。
《左传》对战争描写的完整性有极高的价值。《左传》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即通过人物对话或人物行为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多方面表现。如《城濮之战》中体现了,两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人才储备状况,显然晋文公与臣子齐心协力,意见一致。文公虚心听从意见,先轸才华横溢。而楚国君主与臣子意见不合,子玉更是为私利而失大义,心胸狭隘,没有远见。另一方面表现则是两国军队状况,楚国军队人数极少,子玉对战争的态度又稍显轻浮。如“请与君之士戏。”而晋车七百乘,并且士兵少长有礼。晋国对战争极其重视毫不轻狂。这些都为战争的结果做了铺垫。第三方面表现双方状况则是通过他人之口来进行比较。如《殽之战》中王孙满对秦军“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的评价。
这些都足见《左传》对战争过程描写的细致。同时还描写了战争的余波。如《城濮之战》中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称霸中原且大喜。使得这场战争如故事般被完整讲诉。
《左传》描写战争具有戏剧性,《左传》对战争的描写不仅仅是记述,而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任人物行为来表现的,这种写作方法使《左传》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成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文学精品。这样的叙述让文章很具有戏剧性,使得人物形象深动,更好地描写了战争。比如《城濮之战》的原因,整个一段描写晋文公与先轸的对话,用以表现晋国欲挑起战争之意以及如何挑起战争的过程。同时用“公说”这一简单描写晋国欲战的心愿,而并非直接叙述“谁想如何,谁又想如何”的形式使人觉得枯燥乏味。又如《殽之战》中描写因释秦囚先轸发怒是通过语言及行动描写的如“不顾而唾”。又称襄公之母为妇人,使得这一形象跃然纸上。对后世史传文学,小说等都有影响。
第三,则是《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叙述中常常有神秘因素,通过一些神谕或卜示来预测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也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知水平。如《城濮之战》中子玉不肯献出美丽的饰冠给神而战败。又如《殽之战》中借柩有声如牛而发动战争。
另一点是道德因素,即《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很注重“礼”。看战争双方是否有礼,人心向背。这些在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体现的很明显。如“师直为壮,曲为老。”
最后是语言特色,《左传》的语言很具有艺术特色,运用了许多辞格。如秦穆公骂蹇叔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因此,《左传》在战争描写上有很大的艺术成就。一能写出战争的始末,给人完整的印象。二着眼与政治,能写出战争性质,人心向背,并将政治,外交,战争结合起来。三则是通过战争刻画人物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