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人数少,课堂气氛“僵硬”怎么办?
十里岗乡篁坞小学:余小霞
我所在的学校,虽然是完小,但高年级的学生数却少的可怜,连续几年毕业班人数都处在十人以下,可能有很多老师会讲:那多舒服呀,不用得咽喉炎。可是我却想说“no”,事实上我却讲的更多,因为什么,因为人数少,课堂气氛差,课堂上谁也不喜欢发言,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或羞于表现自己或不屑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几个好生哼哼唧唧几句,可总共才几人的班级,那哼哼唧唧声在冷场的情况下最后也烟消云散了,课堂气氛几乎瘫痪,到最后就成了我的“一言堂”。面对这种情况我苦恼了很久,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课堂是活跃的、自由的、学生思维是分散的。为了改变现状,我请教老教师,上网找方法,将他们的好方法“搬”到我的课堂上,经过实践,有些方法还确实不错,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让学生主动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惑便疑,让学生提出疑惑,帮学生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但现在的课堂让我看到的更多的却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而让学生去解惑,去寻找答案,学生在课堂成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傀儡,一令一动,没令不动。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更多的成了忠实的听众,更或者成了帮老师寻找答案的帮手,他们懒于动脑,不再主动。多疑可以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训练思维。让学生主动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课堂更有灵性。对课题疑,对教师疑,对答案疑,对作者疑,有疑就会有动,有动就会有进,放手让学生主动疑,你的课堂气氛一定会改变。
二、创设丰富情境
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枯燥的文本课堂变成丰富的生活场景,这样学生会更快的融入课堂,也会更加的主动参与。记得在一次听优秀教师展示课时,一位老师在上《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就很好的运用了情境教学,他一开场就说自己暑假去北京游玩了颐和园,并且拍了很多相片回来,要当回导游,解说下自己的游玩路线,而接下来的整篇课文的学习都变成了他游玩的经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因为那太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熟悉学生敢于表现,更因为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们也乐于表现。这样的课堂,气氛也就变活跃了。
三、幽默的语言
在中小学生的“你最喜欢怎样的老师?”问卷调查中,幽默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很多老师为了保持教师的威严,喜欢将自己一丝不苟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孰不知一个搞笑滑稽的老师却是学生最喜欢的。如果在你的课堂中,你总能将枯燥的文字化为幽默的语言;你总能将尴尬化成笑话。一个有着睿智语言的老师、一个敢于将滑稽的表情留在课堂的老师,一个让课堂充满笑声与活力的老师,哪个学生会讨厌呢。这样的课堂又怎么会“一潭死水”呢!
教无定法,也许我的拙见并不能适合所有老师,也不够成熟,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同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