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书育人故事——以心换心
乐平五小 高薇
爱学生,尤其要关心那些差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从事教育职业就必须热爱孩子,应该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老师对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教得好。
记得初到乡下教书时,我接手了一个全乡统考排名倒数的班级。这个班不仅成绩差,班风更是差到极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导致班风极差的罪魁祸首是班上的一个男生小张。于是我决定好好的管教管教这位同学。一天,小张同学又没完成家庭作业。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叫到了讲台上,大声的训斥了他,并拿着教鞭吓唬着问他:“你是准备放学回家把拖欠的作业补上,还是现在让老师打你十下手心呢。”我心中暗想着,这下你该老实了吧。没想到那男生却毫不犹豫把手伸到我的面前说:“我领打。”当时的我真不知怎样下台了,只气得说了一句:“你真是无可救药了!”,便走出了教室。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可就惨了。早晨骑来还好好的自行车,晚上放学回家自行车胎就瘪了。推到修车的地方一看,是气门心让人给拔了。在我尝试了几次都没抓住那可恶的恶作剧者之后,我气呼呼的来到班上说:“是谁拔了我自行车的气门心,是男子汉给我站出来,别敢做不敢当!”话音刚落,小张站了起来,带着对我满脸的不满说:“是我!”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该私底下跟他好好谈一谈。
放学后,我刻意安排了一次“随意”的机会,找他进行了一次深谈,开始他对我还有一些的抵触,以为我又要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对我所说的话不以为然。但我只是微笑的和他聊天,尽量制造轻松的气氛,询问他一些很平常的问题,比如他非常喜欢的体育等话题,渐渐的他放弃了抵触,与我高兴的交谈了起来。当我问他那天为什么宁愿领打也不答应补写作业。他的回答出乎我意料:我拖的作业太多,一晚上根本写不完,我不想说谎骗你。听了他这番话,我这才发现,为什么我只看到他的缺点,却忽视了他也有令人佩服的地方呢?最起码他宁愿挨打,也不愿意欺骗老师呀。于是,我对我当时说他无可救药表示了真诚的道歉。通过这次谈话,我了解了一些他的想法,父母忙做生意,对他不管不问是他厌学的主要原因,此后的日子里,我逐渐发现了他更多的优点:讲义气、爱劳动、为人豪爽热心。我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小张绝对不是不可救药的,我一定会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诚,同学对他的友爱。我每天让班长为他补课,经常性和他父母通电话,给予他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发现他的一点进步及时表扬。渐渐的,他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了,成绩也直线上升,在期末考试中,他破天荒的考了80分。不仅如此,他也成了我扭转班上班风的得力干将。
通过这事,我深深地感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只要我们当老师的从内心热爱他们,“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培育、引导、鼓励他们,他们就一定会健康地成长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