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思想看积极心理学(一)
(2009-08-19 09:24:37)
标签:
积极心理学杂谈 |
从《圣经》的思想看积极心理学
摘要:《圣经》是公认的“书中之书”,她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化、国家和世界历史。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完全在《圣经》所启示的真理范围内。根据《圣经》的思想,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进行阐述:(1)人类的困境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2)《圣经》所启示的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3)《圣经》的启示与积极心理治疗观.
关键词:圣经
《圣经》是公认的“书中之书”,在全球共2212种语言译本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被翻译成最多种文字的书,发行历史长达近1500年,是出版最多的书;是最多人阅读的书;是对世界影响最大、引导每一个阶层的人走正直光明道路的书;《圣经》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化、国家和世界历史。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菲普斯评论说:“我们的文明根植于《圣经》,我们从《圣经》而来的观念、智慧、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理想,远超过其它书籍之总和”[1]。美国著名的犹太神学家、哲学家赫舍尔(Abraham J.Heschel)说:“《圣经》不仅是一本有关神的书,更是一本有关人的书” [2]。
积极心理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得到广大心理学研究者和其他社会学科研究者的积极响应。它的产生和兴起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一种反思和人性理性的回归。美国的立国之本在于《圣经》关于爱、公平、公义等人性美德的启示,积极心理学思潮体现了美国社会对曾经失落的人性光辉的诉求和回归。《圣经》作为一本神圣伟大的著作,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完全在她所启示的真理范围内。
1 人类的困境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3] 。这一概念首先是由 Seligman 和Csikzentmihlyo 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以《积极心理学导论》的出版为诞生标志[4] 。
正如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对悲观主义人性观的反思与批判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5]”。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以Seligman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对消极心理学展开了深刻反思和批判,极力倡导积极心理学研究。
Seligman认为,心理学自从取得独立地位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这三项使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而二战以后,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心理学正在变成为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这种转移实际上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因为它导致了“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6]。
为什么二战前后的心理学研究重点有着如此不同的走向?二战后人类处于一个相当长的和平时期,这种状态与Seligman的论点“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主要使命”相悖。在这一和平时期内,人类的科技突飞猛进、物质生活空前富足,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在和平时期内反而日益突出。人类完全处于一种“异化”的状态中,“瘾”这个通俗的词最能阐释“异化”的含义,“网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障碍,就是人类被网络所异化的例证。人类为了对付网瘾,不得不采用电击疗法这种消极的手段。这值得我们反思。积极心理学正是在经过深刻反思之后而兴起的一个研究取向。
积极心理学不是一门新的学科和流派,而是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沿用心理学已有的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根植于广泛的社会应用领域,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正如 Seligman在美国心理学会21世纪千年献礼的致辞上所讲的:“21世纪将会出现一种科学和职业,那就是了解和建立使个体、团体和社会繁荣昌盛的因素,这将是积极心理学的使命”[6]。用三段《圣经》的经文就可以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根源与目的进行一个总结。
《旧约圣经·创世纪》一章26节记载:“神说,我们要按着我们的形像,照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爬物”。 这节经文启示了人类所应该具有的最高美德、善端。神的形像,指神里面的所是,是神属性内里素质的彰显,这些属性最显著的是:爱、光、圣、义。《新约圣经·约翰一书》四章7-8节说:“亲爱的,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出于神的;凡爱弟兄的,都是从神生的,并且认识神。不爱弟兄的,未曾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新约圣经·约翰一书》一章5节说:“神就是光,在祂里面毫无黑暗”。《新约圣经·启示录》四章8节说:“他们昼夜不歇息的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昔是今是以后永是的全能者”。《旧约圣经·耶利米哀歌》章5节说在:“他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必安然居住;人要称呼他的名为,耶和华我们的义”。
按着《圣经》的启示,彰显神是人类最高的美德,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不管你信不信神,爱、光、圣、义这些最高的美德都是全体人类的追求。《旧约圣经·创世纪》一章26节是西方人权主义的根本依据。1948 年《世界人权宣言》在其序言中称全世界的人们为“人类家庭所有成员”,又在第1 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美国的《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但是人类受到他们所处的世界的异化和霸占,违背了他们从造物主所领受的使命。《新约圣经·约翰一书》二章16节说:“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是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出于父,乃是出于世界”。肉体的情欲就是身体的欲望,眼目的情欲就是藉着眼目而有的欲望,今生的骄傲就是今生虚空的骄傲、夸耀、虚荣和物质的炫耀。人类把自己的尊严和权利过度转让给了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以及今生的骄傲,在无序和无止境的转让中,人类尊严和权利日益贬低,从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前面提到的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这也是消极心理学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的原因。
《新约圣经·彼得后书》一章4节说:“藉这荣耀和美德,祂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你们既逃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藉着这些应许,得有分于神的性情”。使徒彼得在此揭示那能使人逃离情欲之败坏的能力、力量,以及逃离的结果。这能力就是神圣的美德,这结果就是有分于神的性情,彰显神的性情。既逃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除去神圣美德在人里面发展的障碍,人就得着释放。正如积极心理学所主张的: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以及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问题 )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