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孩上学,父母烦恼为哪般

(2010-09-03 08:15:01)
标签:

婚姻

学区

私立幼儿园

外孙女

托班

育儿

分类: 二周岁

    一个N年未联系的高中同学打来电话,问我认识教育局的人不?

    我很诧异,问道:“你是打错电话了,还是病急乱投医?我跟教育局的头头们可是八杆子挨不着边的啊。”

    同学苦笑,说他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小孩要上小学了,户口对应的学校,不好,好的学校,自己却找不到门道,只能挨个打老同学的电话,碰碰运气了。

    我无语。

    前几天,和先生在小区里闲逛,碰到楼上的一个邻居,她外孙女比扬扬整整大一周岁。我随口问她:“听说您外孙女去上托班了?是在我们小区里的那个幼儿园嘛?”

    “不是,她父母嫌小区里的幼儿园不够档次,送到私立幼儿园去了。”

    “那个私立幼儿园怎么样啊?收费高吗?”我有些底气不足。

    “应该还行,是双语的,大概每个月2800元左右吧。”

    有钱就是好,一个月光砸在小孩学费上就近3千,我好像记得小孩的妈妈是不工作的,那爸爸得赚多少啊!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先生。

    “那您外孙女适应吗?”我接着问。邻居苦笑:“不行啊,才上了几天,小孩就不愿意去了。早上出门前,一趟一趟地往卫生间跑,说是要‘尿尿’。放学回家后,一个劲说‘我怕、我怕’。小孩精神压力大地不得了啊,才去了半个月就大病了一场。”

    我再次无语,质疑到底要不要送小孩去上托班?

    上周五,读研时最要好的同学贤贤打电话来问我周六傍晚在家吗?我说,在的。贤贤说,她那天正好到我家附近来办点事,完了大家聚聚。我很奇怪,贤贤既不在我家附近工作,也没在我家附近建立过什么同学圈、朋友圈之类的,能有什么事情要办呢?联想起之前贤贤问过我某某区有哪些好的小学时,我猜想她可能是来看学区房的。

    第二天傍晚,我和先生在家等贤贤的电话。大概五点左右时,贤贤打电话来了,说是他们事情办完了,正在回家的路上,下次有机会再聚吧。我晕啊,心里有些不痛快。

    周一上班时,贤贤在MSN上跟我搭话,让我帮忙跟教育局的人打听打听,某某地段都有些什么好学校,小学、初中都无所谓。我揣着心里的疙瘩,跟教育局的人详细地打听了一番,然后原封不动地答复了贤贤。

    我没话找话:“你家多多今年要上托班吧。”

    “是明年,跟扬扬一起上啊。”

    我大吃一惊,明年扬扬要上托班了?可她到现在连爸爸妈妈都叫不顺口啊,我实在无法把扬扬跟上学这码子事联系起来。

    我继续没话找话:“那你有什么打算呢?”

    贤贤说:“我打算在某某地段买个学区房,上周末去看了看,房价能接受,但就不知道哪个学校适合了。”

    到底是三年的死党,瞒着我实在不厚道。我便问:“那你对学校有什么标准吗?”

    “中等偏上吧,不要太好,太好的学校,学生都是非富即贵,我们多多跟他们在一起会有压力的。”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一套学区房得要多少钱啊?九十年代的老房子,三四万一个平米,这么高的成本,还不找个好学校?再说了,多多连托班还没上呢,你现在就考虑小学、初中的学区房,是不是太早了?”

    贤贤无奈地回我:“没有办法。”

    只能再一次无语了。

    我又多了一项烦恼。说实话,我还真的从没考虑过小孩上学的事情,毕竟扬扬现在还没开口说话呢,她在我心中,还只是个婴儿,怎么就突然之间要上学了呢?

    人类的烦恼总是自寻的。在之后的几天里,托班、幼儿园、小学、学区房等字眼总时不时地跳进我的脑海,撞击着我那脆弱的神经。扬扬的户口对应的就是小区里那个公办幼儿园,据说是个二级的,我应该怎么办呢?明年,扬扬就到上托班的年龄了,到时候要不要送去上托班?如果送去,扬扬是否也会像楼上那个小姑娘那样天天哭闹,直至生病?

    恍恍惚惚了几天后,在MSN上碰到了本科时最要好的同学小蜜。小蜜家的明明也是整整大扬扬一周岁,一直跟着外婆外公生活在老家,按年龄算,今年该上托班了。于是,我问道:“明明回来上托班了吧。”

    小蜜回我:“还在外婆家呢,没上幼儿园啊。”

    “啊?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送去上幼儿园呢?”

    “她想什么时候上就什么时候上呗。”

    “回来上幼儿园?”

    “不,就在老家上幼儿园,老家的幼儿园质量也不错的,何况方便。”

    “小学呢?也在老家上?”

    “小学回来上.”

    “啊?小孩会适应吗?”

    “小孩的适应能力很强的,没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突然之间明白了,别把小孩想象得那么脆弱,小孩的培养,一半靠父母,一半靠他们自己,父母全包办了,苦了小孩,也苦了大人。至于托班嘛,顺其自然吧,毕竟小孩太小了,玩还是主业,别逼迫得太紧。

    权当是自我安慰或自我解脱吧,活得轻松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