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当妈妈作出这个决定后,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都感到无比的轻松,或许还闪过一丝无奈,但很快消失得一干二净。
扬扬刚出生的时候,7斤2两,称得上是一个胖丫头。但之后的每一次体检,身高、体重都不合格,尤其体重,跟标准要差上2、3斤,一周岁了,才17斤。原因是动得太多,吃得太少。前者,无可非议,小孩嘛,当然好动了,没有必要去限制她。但后者,确是全家人的一块心病。每次吃饭,一家子都跟打仗似的,身上、桌上、地上,洒满了米粒、菜叶,但进入扬扬嘴巴的,却相当少,每一次打仗都以大人的失败而告终,扬扬的战斗力却一步步地提高,从哭闹、摇头、踢腿,到现在的吞进去再吐出来,吞进去的时候还特安份、特配合,但一秒钟不到,又原份不动地给吐了出来,真是气人啊!妈妈想象着不久的将来,大人端着饭碗在后面追着扬扬喂饭的情景,简直要晕倒啊!
昨晚,妈妈好好地思考了扬扬吃饭难的问题,究竟哪里不对?是扬扬不对嘛?但吃饭是每一个人的天性,饿了就要吃嘛。在外婆家过年时,有两顿晚饭,扬扬吃得比平时的3倍还多。为什么?中饭没好好吃,肚子饿了嘛。
那是大人的错?也许吧。首先,妈妈的心态不是太好,太在意每一顿饭扬扬吃进去多少、吃了哪些。那是着急啊,总是担心扬扬吃少了,营养跟不上,长大了会很矮、会很瘦。冷静地想一想,现在考虑扬扬以后的身高、体重确实为时太早。扬扬可能这一顿吃的多,下一顿就吃的少,几顿少吃点,也不至于营养不良。何况现在条件好了,奶粉的营养价值比以前高的多,喝50毫升强过以前的200毫升,爸爸妈妈就是健健康康长大的,扬扬还担心什么呢。
其次,喂饭的方法不对。扬扬不想吃了,大人还偏要继续喂,这样反而导致扬扬对饭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厌恶吃饭。换位思考一下,妈妈不想吃了,爸爸还硬要妈妈再吃点,那妈妈愿意嘛?当然不愿意。扬扬也一样。吃饭本来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是一种享受,但由于大人的逼迫,享受也就成了遭罪。一到吃饭,不光扬扬不开心,全家人也跟着郁闷,气氛一下就紧张了,那谁还有兴趣吃饭啊!
第三,扬扬还没有断奶,以致对母乳产生了依赖,而且是有意识的依赖。现在,扬扬懂事了,一定在想,反正饿不着,待会还有“奶奶”吃呢。
针对上述的原因,妈妈想了几个对策。第一,先要摆正心态,不要斤斤计较于扬扬的每一顿饭,这是关键。每次吃饭,顺其自然,扬扬爱吃多少,就让她吃多少,不想吃了,就不要再逼迫她吃,培养扬扬对吃饭的兴趣,要感到吃饭是一种享受。
第二,不要特别的强调扬扬爱吃的东西和不爱吃的东西。扬扬爱吃虾虾,那就不要当着扬扬的面,强调虾虾是她的最爱;扬扬不爱吃青菜,那就不要当着扬扬的面,强调青菜是她不爱吃的。不然,扬扬会对她的“最爱”充满兴趣,每次都盯着“最爱”下筷,不达目标不罢休;而对“不爱”充满敌意,你越要她吃,她越不吃。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模糊扬扬的“最爱”和“不爱”,慢慢地,扬扬就会忘记了什么是她的“最爱”,什么是她的“不爱”。
第三,副餐的次数不要太多,以一日三餐为主,保证扬扬每一顿正餐有饥饿感。上次体检时,李医生关照,要抓住任何一个空隙,喂扬扬吃东西,面包、蛋糕,都可以。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这样,扬扬就没有饥饿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了。
第四,晚上回到家,不再问她奶奶,今天扬扬吃的好吗?吃了多少?妈妈原本是出于对扬扬的关心和着急,但这样的问话反而会加重奶奶的心理负担,生怕白天给扬扬喂少了,妈妈着急,以至于想方设法地让扬扬多吃饭,这样反而进入了恶性循环。要相信,奶奶是不会饿着扬扬的。
第五,该到断奶的时候了。越大越难断,一周岁了,应该断奶了,断了奶,扬扬自然而然就会对饭饭感兴趣,爱上吃饭了。
想了这么多办法,希望对扬扬有效果。但妈妈不着急,改变扬扬吃饭难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耐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