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的12号,扬扬又得去地段医院打预防针了。回忆之前的几次打针经历,感觉扬扬越小,打针越安稳。最近的一次,小姑娘还哭闹了。倒不是她胆子越来越小,而是长大了,越来越懂事,知道有疼这么一回事儿了。
我想起前几天看了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描述了一段作者女儿打针的一段经历。打针前,作者告诉女儿,其实打针有一点疼,但不是太厉害,就像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打针的时候,女儿比其他小朋友都勇敢,因为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打针带来的疼痛不再那么恐惧了。
我看了这段描述,感慨万千。是啊,打针未尝不是一件小事呢,但就这么一件小事,却折射出教育孩子的哲理。如今的小孩,在大人们的呵护甚至过分的溺爱下,已经变得相当的脆弱,碰到坎儿,要么扭头就走,要么一蹶不振,经受不得一丁点的困难和惧怕。
就拿打针来说,有些家长总是哄骗小孩,说打针一点都不疼。但到了打针的时候,小孩却感受到了疼痛,尽管这种疼痛实际上真的不是很厉害,但小孩却认为被骗了,其实打针是疼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恐惧,孩子对打针的恐惧,这种恐惧让小孩变得嘶声竭力,尖叫声感染了医院走道中的其他孩子。于是,孩子们认为,打针是疼的,而且非常疼,疼得难以忍受,于是就拒绝打针。另外,还有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上过一次当后,就不肯上第二次当,并且以后不再信任大人。
还有些家长经常会对小孩说“真胆小,没有勇气”、“还哭,丢人不丢人”等一些消极的话。这些话给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怕打针是胆小、没有勇气的行为,打针时候哭,是丢人的行为。于是,孩子们会认为,接受打针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打针是一个很不容易完成的事情,打针的时候,还不能哭,不然是很丢人的。
事实上,这件事情,家长们没有做好,给孩子带来了恐惧。
其实,打针就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困难,相比其他困难而言,它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困难,但必须经历。每一个孩子只要能萌发出一点点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能轻易地克服它。对付这些必须经历的困难,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家长首先不要表现出焦虑,否则会吓着孩子,让孩子以为问题很严重。
2、家长要告诉孩子实情。比如打预防针,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打预防针是不让宝宝以后生病,因为生病宝宝会很难受。打针的时候,有一点疼,但不是很厉害,就跟宝宝平常被蚊子叮了一口那样。家长甚至还可以反问孩子,蚊子叮宝宝的时候,宝宝疼吗?不是很疼,是吧。打针的时候就是这样,不是很疼,而且很快就过去了。
3、要激发孩子的勇气,实际上,孩子的忍耐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孩子多半能接受。
4、一定要给孩子留条退路,告诉他们,打针时觉得疼,如果想哭的话,那就哭吧,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而感到羞愧。
其实,我对扬扬的打针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她的表哥龙龙小时候从来没有怕过打针。记得龙龙小时候很调皮,很好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血铅超标了,不然怎么会如此调皮、好动。终于有一天,全家人决定给龙龙去做个验血,由我(也就是龙龙的姑妈)陪着龙龙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到了医院,一看,排队等候验大血的队伍中,龙龙年龄最小,当时只有5岁。还没轮到龙龙时,龙龙就有些害怕了。我只能不停地安慰他:不要怕,抽血的时候,你不要看着针,我会遮住你的眼睛,不过可能有些疼,但不是很疼,就跟这样似的。说完,我故意在龙龙手臂上轻轻地拧了一下。但龙龙有些烦躁不安,甩掉了我的手。轮上龙龙的时候,龙龙脸上已经有些哭相了,我有些舍不得,但也没办法,想掰过他的脸,不让他看到那支粗粗的针筒。但龙龙略带着哭腔说:你别动我!最终,龙龙是亲自看着血从自己手臂里抽到针筒里的,但没哭出声来,也没流眼泪。验完血,我带他去吃肯德基,一路上,龙龙的脚步非常轻快。
想到这,我对这一次的打针更有信心了,扬扬一定也能勇敢的应对,哪怕她已经知道打针以及打针是疼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