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纠结
(1)
人啊,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怀旧,更何况我这个在美国居住很久了的人。故乡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一个飘渺的混沌的概念。我有时怀疑,我的故乡在哪?我有故乡吗?我有几个故乡?
打我记事起,我从来没有去过我的出生地河北某市,那里不应算作我的故乡。我也从来没有去过我父母的家乡,所以父母的家乡也不应算作我的故乡。小时候,各种表格的籍贯一栏令我费解,我真不知道申报籍贯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成长的地方有三处,天津、北京和东北。开始记事时家在天津,后来父亲去北京工作,有了两个家,我们孩子们跟母亲住天津的家,父亲一个人住北京的家。有时,母亲周末带上孩子们去北京的家。我那时说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再后来,全家搬到东北某市,结束了两个家的状态。我的天津口音惹东北同学们笑话,曾给我带来困扰。过了若干年,天津口音被东北口音取而代之。接着,家又搬回了北京,东北口音开始淡化。和我交往的朋友们基本无法从我的口音来判断我是哪里人,而我自己也说不清这三处的哪一处可以当作我的故乡,只好在心里把这三处全当故乡了。
三个故乡?这未免太复杂了。因我的出生地离北京不远,我在国内的亲人都居住在北京,加之我出国前也住在北京,每当有人问我是那里人,我会说我是北京人。虽然这样说只是为了简单,我一点不否认我这样说多少有些虚荣心作祟。我相信读者能够理解我的处境。
我对北京有特殊的感情。父母年轻时在北京上大学,从北京走上革命道路,迎来新中国。我也在北京求过学,从北京走向世界。还有一点,对我这个漂流在外的人,祖国是我的故乡,北京作为首都代表了祖国,我把北京当作故乡,把自己看成北京人,平添一份骄傲。
近年来我每年都回国,当然总是在北京和亲人们相聚。巨大的变化使北京变得陌生。出国前搬进的新家所在的公寓曾经是当时的新楼之一,尽管历经几次维修翻新,它现在看上去是那么普普通通。早年经常骑车倘佯的郊区偏僻小路现在被三环四环的环城公路和高楼大厦覆盖。就连一直未曾离开过北京的本地居民都被城市的飞速发展搞得有些晕头转向,更甭提我这长年在外的人了。即便这样,北京仍然是我三个个故乡中最熟悉的。
我的另外两个故乡--
天津和东北 --
现在是什么样子了?重访另外两个故乡的愿望在我心底越来越强烈。具体地说,我实在想看看我家在那里的故居;那些故居记载着我成长的故事。一个故乡就够让人怀念了,多个故乡着实给我带来更多的纠结。
去年夏天,以北京为据点,我要去西南和东北参加会议,两会之间的大约两星期空档时间可供我自由支配。我用了一个星期去青岛及其周边旅游,剩下一星期时间本来只想在北京休息。一天早上醒来,看到天气晴朗,突然动了去天津的念头,和家人打了声招呼,然后赶往北京南车站,买了张去天津的高铁车票,半个小时后就到达天津了。
真没想到,酝酿了几十年的重访故乡天津的梦想,就这样以心血来潮的冲动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便捷的高铁无疑是一个促因。
人们总是以“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来描述老北京和老天津的差别。天津的故居有两处,都是颇具历史的小洋楼。北京亲戚住过的四合院早被新建筑取代,我很想知道天津故居小洋楼还“健在”吗?
(待续)
我有更多相关文章:
故乡的纠结 (1)
故乡的纠结 (2)
故乡的纠结 (3)
故乡的纠结 (4)
故乡的纠结 (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