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作的技巧(八)

(2010-03-31 03:10:04)
标签:

文化

文学

文学创作

小说

电影

戏剧

电视剧

德克

原创

          

        创作的技巧(八)-- 20个主要情节模式 

 

                                   德克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毋庸置疑,一个成功的作家应该有丰厚的生活体验和大量的创作实践。然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异常重要的。前人的经验总结变成理论。学习这些理论,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理论是避免走弯路、加速成熟的捷径。

 

    学下棋,最好读读棋谱。学习烹调,开始时要按菜谱去做。棋谱菜谱就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英文里有一句话,“Don't reinvent the wheel.”(不要重新发明轮子。)既然轮子早已被发明,接受它,利用它就是了。创新都是相对旧的东西而言。对旧的东西不了解谈不上创新。

 

    前人的经验总结一般都会被条理化。科学中有定律(定理),技术上有设计原则,而在文学创作上有基本的模式。文学创作基本模式分为两类:情节模式(pattern of plot)和人物模式(pattern of character)。采用一个情节模式,贯穿整个故事一系列事件就得到了恰当的选择与安排。采用一个人物模式,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行为、思想就会得到适当的描述,变得有血有肉。

 

    本篇(以及后续数篇)介绍文学创作的20个主要情节模式(套路)。在前一篇(创作的技巧(七))我强调了创作的深刻性。在情节模式方面,我的重点是娱乐性。这些模式是根据上千年无数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每一个都有很强的逻辑性。上世纪中、后期,我国曾经展开过有关文学创作采用的是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的讨论。从这些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在故事情节的构思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是逻辑思维。所以,文学创作运用的纯粹是形象思维的观点不攻自破。

 

    我不想自卖自夸,但还是想强调一下我的文章系列《创作的技巧》的重要性。我是外行,这一系列是我编译的学习笔记,其中也包括我的心得。我非常看重实用性,所以我的文章所介绍、探讨的方方面面都适用于初学写作的人们,而且对专业人士不无小补。这个特点在选取主要情节模式(套路)这一题目上反映得尤其明显。我觉得引进这些主要情节模式对于我国文学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趣味横生、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以及这些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篇采用了此前多篇中的许多概念。读者若想得到更全面的了解,请参看前面多篇。文中包括了一些英文的关键词。这不是因为我想炫耀,而是想供那些懂英文的读者参考。我的翻译未必准确。懂英文的读者可从英文中的对应词汇得到更精确的信息。好了,我下面开始介绍这些经久不衰、屡试屡爽的情节模式(套路)。对于每一个情节模式,我介绍它的基本结构,构思具体情节时的注意事项,和个把西方文学中运用该情节模式的小说或电影的例子。请记住,你的故事不见得适合下面的任一模式,但你可以借鉴它们背后的基本思想原则,灵活地构造你自己的故事情节。

 

一、寻求(Quest)

 

    这是一个有关人物的情节(character plot),侧重思想的情节(plot of mind)。寻求的对象可以是人、地方、有形的(tangible)或无形的(intangible)东西(thing)。一般来说,主人公寻找一个可以改变他生活的东西。主人公在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了世界,了解了自己,学到了东西,改变了自己。在这类情节中要引入主人公的同路人(companions, buddies)。主人公在寻求探索的过程中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得到这些人的帮助。寻求的结果不一定简单。例如,故事的结局也可能是主人公刻意寻找的东西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在这种情形下,故事中一定要有领悟(realization)的那一刻:此时,主人公对寻求的性质(nature)和含义(meaning)有了新的认识。

 

情节结构

 

开局:激发寻找动机的事件发生。交待寻找的对象。主人公出于必要性(necessity)或渴望(desire)开始寻找的过程。读者读完这部分会问,主人公是否会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中场: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的困难、障碍、奇遇、失望、延误、等等。主人公展现他的个性。

 

结局:交待主人公是否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如果找到了,又发生了什么。

 

注意要点

 

(1)寻找的目标(object)是什么?它是如何与主人公的动机联系起来的?主人公出发前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2)这一寻求过程将把主人公带往何处?为什么?主人公的变化是什么?主人公怎样一步步走向结局(不管成功与否,主人公的经历都要和结局时主人公最后的领悟联系起来。主人公想要寻找的东西和他最终得到的东西可能完全不一样。)

(3)谁和主人公同行?途中遇到了什么人?这些人和主人公有什么关系?

(4)主人公发生了什么变化?主人公在寻求的过程中领悟到什么?

 

例子 《唐吉珂德》,《The Wizard of Oz》,《The Grapes of Wrath》 

 

二、探险(Adventure,冒险)

 

    这是一个动作情节(action plot),身体情节(plot of the body),过程情节(process plot)。

 

    寻求(Quest)情节的重点是旅程(journey)中的主人公,而探险情节的重点是旅程:奇特的(exotic)、奇怪的(strange)、危险的(dangerous)、新奇的(new)、令人意外的(unexpected)、非寻常的(unusual)... 旅程。

 

情节结构

 

开局:交待冒险者、探险者的企图心。两种类型:非情愿的(unwilling)探险者和情愿甚至热切的(willing,even eager)探险者。主人公开始时是一种类型,但可能在探险过程中变成另一种类型。

 

中场:这是探险的过程。一系列事件、困境、刺激(excitement)、跌宕起伏。一定要交待清楚主人公为何进入那些荒无人烟或新奇刺激的地方和境遇。

 

结局:主人公达到目的。主人公往往同时另有斩获,例如爱情。

 

注意要点

 

(1)探险的过程重于人物。

(2)故事要发生在新奇的地方,事件要惊险、有意思。让读者喜爱(enjoy)旅程。

(3)注意因果关系和情节的连续性。

(4)注意细节(地方,风土人情,等等),做到有信服力(convincing)。

(5)主人公也许前后变化不大。加进一些趣味性,例如爱情、悬念,等等。

 

例子 《Robinson Crusoe》(《鲁滨逊漂流记》)。

 

三、追逐(Pursuit)

 

    追逐情节是文学版的“捉迷藏”:一个人追逐另一个人。只需要两个人物,追逐者和被追逐者。这是一个身体情节(plot of the body),其中追逐过程要重于人物。

 

情节构造

 

开局:建立背景。谁在逃,谁在追?为什么?利害关系是什么?追逐的激发事件是什么?被追者可能是坏人,也可能是好人。

 

中场:刺激、惊险的追逐过程。曲折,追者的计策,被追者的反制行动,侥幸脱逃,生死关头,... 无所不有。最大的紧张是被追者好像必逮无疑,却又逃脱。

 

结局:被追者或者被捉,或永远逃脱了。

 

注意要点

 

(1) 追逐重于人物,强调追逐过程。重行动。

(2) 开始时要让读者清楚利害关系,追逐的激发事件,追逐的规则。

(3) 确保被追者处于被逮的危险境遇。给追逐者捉到被追者的机会,甚至让追者暂时捉到被追者(他又逃脱)。

(4) 追逐的范围要尽量狭小。

(5) 确保惊险,不能让读者感到乏味。

 

例子 《Terminator》(《终结者》),《Alien》,《Jaws》。

 

四、解救(Rescue)

 

    这一情节的英雄人物寻找并解救另一人。故事很可能包含一定的追逐。一般来讲,这是动作情节。这个情节卷入三方:英雄(protagonist,主角,主人公),对手(antagonist),和受害人(victim)。主人公因为和被解救者有某种牵连(爱人?金钱利益?)而采取寻找、解救受害者的行动。主人公总是要去他不熟悉的地方,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对手往往是非常厉害,总能设下种种圈套、陷阱、危机。对手所做的一切都是阻挡主人公。不必在被解救的受害者花费太多笔墨。(但一种小曲折可能会很有意思:在受害者被解救后点出我们的英雄其实对他刚解救的受害者没有真正的了解。)

 

    和其他主要情节相比,解救情节最有公式化倾向。它有标准的人物和环境。不要低估解救情节的力量。它使读者在情绪方面获得满足感。原因是它以战胜邪恶来恢复应有的秩序,同时重新肯定(reaffirm)爱的力量。

 

情节结构

 

开局:分离。对手把主人公和受害者分开,促使解救行动开始。先要建立好主人公和受害者的关系,然后让绑架发生。

 

中场:追踪。他们到哪去了?怎么找到他们?我一定要跟定他们!不管是什么障碍物,什么陷阱,什么迷魂阵,我都要跟住他们(主人公的英雄特质在这一过程中建立)。

 

结局:最后的对抗(confrontation)。这经常是充满动作的对决。要有好效果就不能落入俗套,不能拖泥带水。要做到机巧(witty)、有智慧(wise)、新颖出奇(surprising),独树一帜。一个可能的小曲折:到头来“受害者”并不是受害者。

 

注意要点

 

(1) 行动的描写多余人物的描写。

(2) 要至少有三方:主人公,他的坏人(villain)对手,受害者。

(3) 聚焦追踪坏人。

(4) 主人公要进入坏人的领地(home turf)和坏人对决。

(5) 确保坏人连续不断地使坏,阻挠主人公的努力。

(6) 不在受害者花过多的笔墨。

(7) 确保有精心设计的(well-developed)分离(separation)、追踪(pursuit)、对决(confrontation)、(主人公和受害者)重逢(reunion)各环节(phases)。

 

例子 《The Rescuers》,《The Priness Bride》,《The Golden Child》。

 

五、逃脱(Escape)

 

    逃脱情节是动作情节,直接涉及到被监禁和逃脱监禁。这不包含逃脱自身不良影响(personal demon),如毒瘾、恐惧症,等等;这类逃脱情节是思想情节(plot of the mind)。

 

    在解救情节中,受害者等待被解救。在逃脱情节中受害者因解救他自己而是他自己的英雄。通常,逃脱情节围绕不公平的监禁:无辜的主人公被当作有罪而监禁,因战争被关押,被食人魔鬼囚禁,等等。

 

情节结构

 

分三节(phases)。

 

第一节:主人公被囚禁。主人公也许有罪,也许无罪。但被囚禁是不公平的。主人公也许尝试过逃脱,但这样的企图都失败了。


第二节:主人公被囚禁着,精心策划着。

 

第三节:这一节是重头戏,逃脱的过程。即使是最精密的计划也会遇到新问题。没有预期到的情况发生,对手全面地控制了局势,似乎主人公没希望了。突然,情况逆转,某种巧合因素或/和主人公凭借智慧促使新情况发生。主人公占了上风。如果想传达某种道德上的寓意,此时正是时候。

 

注意要点

 

(1) 这里所说的逃脱是身体逃脱被不公平地囚禁的境遇。

(2) 好坏人要清楚,道德上站得住脚,主人公是受害者、好人、英雄,他的最后胜利是正义的。

(3) 讲清主人公被关的境遇,是否曾企图逃脱过,现在怎样计划,和最后逃脱失败的可能性。

(4) 交待紧张的最后逃脱的紧张刺激的惊险过程,对手是怎样控制局势的,主人公又怎样“反败为胜”的。

 

例子 《Midnight Express》,《Typee》,《The Great Escape》。

 

(主要情节模式六至二十,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